身為一位長期投資人,您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美股下跌,台股總是跟著跌;但美股上漲時,台股卻顯得特別保守,漲幅有限。這種「跟跌不跟漲」的現象,讓人不禁想問:台股真的與美股高度連動嗎?還是其中另有原因?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7/11
2025/07/10
高段情緒勒索指南:如何用道德武器讓人乖乖聽話?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什麼都不說,卻能讓你愧疚一整天?他們沒有發脾氣,沒有大吼大叫,甚至連語氣都溫和。但你知道他不開心,你也知道你「該做點什麼」。這不是魔法,這叫情緒勒索。
身為一個統計背景的人,我常覺得「情緒勒索」這個詞有趣得不得了。它不是二元變數,不是「勒索 / 非勒索」這麼簡單;它比較像一條滑動的數值軸線,從「合理表達情緒」一直延伸到「你不照我的意思,我就讓你良心過不去」。
2025/07/09
川普再上任,世界更好還是更亂?──2025年全球經濟的短痛與長憂
2025年,川普再度入主白宮,這一次,他的政策更為強硬,特別是在貿易與經濟領域。許多人開始思考:這樣的變化,對世界而言,是邁向更好的未來,還是走向更大的混亂?
2025/07/08
月薪6萬4,怎麼我還是買不起房?──平均數的陷阱與統計的誤導
最近新聞又出現一則讓人「眼睛一亮、心裡一沉」的數據:根據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工業與服務業的受僱員工「平均月薪」來到64,872元,創下歷史新高!
可是你心裡可能馬上冒出一句話:「誰在領這個數字?為什麼不是我?」
這種「數據很漂亮,但日子沒變好」的落差,其實不只發生在你身上。這背後有個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陷阱,那就是——平均數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2025/07/07
GDP上升,我的薪水沒變?──台灣經濟成長的「無感真相」
新聞裡常會看到這樣的報導:「台灣GDP逆勢成長,經濟表現亮眼!」可是當你關掉電視,轉頭看自己薪水、房價和生活壓力,心裡可能只會浮現一個問號:到底亮在哪裡?
如果你也有這種「數字看好,生活無感」的矛盾感,別懷疑,你不是孤單一人。其實,這個問題背後有很深的結構性原因,不是GDP數字騙人,而是它沒有反映你我的「真實感受」。
2025/07/06
經濟爛不代表政權垮:中國為什麼撐得住?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惑:中國經濟明明每隔一段時間就傳出問題,像是房地產崩盤、青年失業、出口疲弱,甚至連地方政府都負債累累了,為什麼中國的政權卻始終穩如泰山?別說垮台,連群眾上街的情況都很稀有。
難道經濟不好,人民就不會反抗嗎?這個問題不只你在想,很多政治學家、經濟學者也想了很久。而答案,藏在中國獨特的統治結構、社會心理,以及國家資源的配置方式裡。
2025/07/05
誰控制了話語權,誰就贏了一半的選戰
有沒有發現,一場選舉裡,不是誰講得最多、政策最完整就會贏?反而是誰「定義了問題」,誰就掌握了主導權。這不是運氣,而是話語權的力量。
如果你能先發制人,讓大眾照你的方式去「命名」和「思考」事情,接下來就算對手再努力澄清、辯解,都很難逆轉印象。這背後,其實是心理學裡的「語言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與「認知偏誤」在發揮作用。
2025/07/04
你以為看懂新聞了,其實只是被選擇了看法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某天你在滑手機時,看到一篇新聞標題大大寫著「某政黨又做了某件蠢事」,你氣得馬上轉發到群組,大家一邊點頭一邊罵。但隔天,你才發現另一家媒體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報導同一件事,甚至細節也對不上。這時你才驚覺,也許你看到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某種看法」。
2025/07/03
你所信的,其實是「人」說的話──從「信」字看哲學的本質
有沒有想過,「信」這個字,其實一點都不神祕?它的結構非常直白: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言」——簡單來說,就是「人說的話」。那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覺得「信仰」很高深?「相信」很堅定?難道不過是選擇聽信某個人所說的話而已嗎?
2025/07/02
真正的「悟」不是聽別人說,而是心裡自己說
有些道理,你聽再多遍也不懂,直到有一天,突然像是心裡有一個聲音冒出來,你才會說:「啊,我懂了。」這種感覺我們稱為「悟」。不是別人教你,而是你自己「開竅」的那一刻。你知道嗎?「悟」這個字,就藏著這個秘密。
2025/07/01
原來不是你沒禮貌,是「臉盲」讓你記不住人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這種情況:某人對你熱情地打招呼,你卻完全想不起來他是誰?你不確定他是公司的同事、舊同學,還是便利商店的店員。你尷尬地笑一笑,應付過去,事後卻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冷淡、不夠社會化。別太快責怪自己,有可能你不是不在乎,而是你真的「臉盲」。
電網革命:從浪費備載到智慧儲能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每天我們發出的電,有多少是被白白浪費掉的?就像你煮了一大鍋飯,結果只吃了一碗,剩下的全丟進垃圾桶。這種情景,正在我們的國家電網上演。發電量永遠得比需求量多,多的部分叫「備載容量」,聽起來很保險對吧?但問題是,這些多餘的電幾乎不會被儲存,直接在電網上「燒掉」。這不只是...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