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為何中國對芬太尼問題「有回應卻不主動」?揭開一般人忽略的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對芬太尼輸美問題好像總是「點到為止」,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雷厲風行地解決?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個治安問題,中國政府執行力那麼強,怎麼不乾脆把這件事搞定,順便換個中美關係的「好感分」?甚至還能拿掉那20%的關稅,聽起來多划算!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今天這篇文章要帶你看看芬太尼問題背後的複雜真相,那些我們平常沒想到的外交博弈、經濟糾葛和執法難題。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輕鬆的方式,一層層剝開這顆「洋蔥」!

總是放不下,其實你放不下的不是人,而是沒完成的情緒

當我們說「放不下一個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放不下的,不是那個人,而是當時來不及表達的話語、來不及體驗的關係、來不及處理的情緒。

這樣的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未完成事件」,與一個經典效應有關 —— Zeigarnik Effect(蔡加尼克效應)

2025/04/29

美國政治入門(4):美國總統的5大權力你知道多少?

說到美國總統,你可能會想到白宮、Air Force One,或是那位站在全球鎂光燈下的「自由世界領袖」。但你有沒有想過,美國總統到底有哪些具體權力?他們真的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還是受到重重限制的「執行者」?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美國政治的核心,拆解美國總統的五大關鍵權力,讓你用最輕鬆的方式搞懂這個複雜的角色。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總統權力的面紗!

Boeing’s 50 Aircraft Reflect the Fragility of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While browsing Threads recently, I came across a range of perspectives on the ongoing tariff wa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ws outlets often have their own biases, and I didn’t want to be swept along by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s.

Instead, I discussed what I observed with ChatGPT, diving into some of the real-world contradictions and complexities. Here's a summary of that conversation:

美國政治入門(3):什麼是「白宮幕僚長」?

如果你對美國政治有點好奇,應該聽過「白宮幕僚長」(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這個職位。這個角色聽起來像是總統身邊的超級助理,但實際上遠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幕僚長不只是幫總統跑腿或安排行程,他們是白宮運作的核心,堪稱總統的「左右手」,甚至有「第二總統」的綽號。從制定政策到處理危機,幕僚長幾乎無所不在。想知道這個職位到底有多大影響力?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白宮的幕後,揭開幕僚長的神秘面紗,讓你對美國政治的運作有更深的了解。準備好一起探索了嗎?

Why Did the U.S. Impose Tariffs on Allies? Understanding the Deeper Strategic Logic Behind Trump's Trade Policy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April 12, 2025, this piece was written in the midst of consecutive declines in the Taiwanese stock market, amid mounting personal losses.

During my evening commute, I spent some time chatting with ChatGPT about the logic behind U.S. tariff policies. I was struck by the AI’s ability to reason through complex topics. Here’s a summary of our discussion:

美國政治入門(2):什麼是MEGA派?

如果你對美國政治稍有興趣,應該不陌生「MAGA」這個詞。它不只是一個縮寫,更是一個席捲美國政治舞台的現象。從紅色的棒球帽到激情四溢的集會,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代表的是一股強烈的政治力量,背後有著複雜的意識形態與支持者基礎。或許你聽過有人用「極端」或「民粹」來形容它,但MAGA到底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又為什麼能在美國掀起如此大的波瀾?別急,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用輕鬆的方式拆解這個話題,讓你讀完後對MAGA有更全面的認識。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這場政治探險吧!

美國政治入門(1):從川普身邊5個關鍵的人開始

如果你對美國政治感到好奇,卻又覺得它的複雜程度像是一團打不開的結,別擔心!美國政治雖然充滿戲劇性和權力博弈,但其實可以從一個有趣的角度切入:了解那些站在權力核心的人物。特別是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他身邊的關鍵官員和顧問不僅影響他的決策,更在某種程度上形塑了美國的政治走向。這些人是谁?他們的背景如何?立場又是什麼?讓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輕鬆走進美國政治的世界!這篇文章將介紹五位川普身邊的關鍵人物,帶你一窺他們如何影響美國的未來。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這場政治探險吧!

反社群時代來臨?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數位斷捨離」

還記得網路剛興起時,收 Email 是一件不緊不慢的事。一天回一封信,沒人會介意。但如今,一則 LINE 沒有即時回應,甚至「已讀不回」,都足以讓人焦慮、猜疑、陷入內耗。

從 Email 到即時通訊、社群動態、通知紅點,我們的心理節奏一步步被「即時反應」與「社群期待」綁架。

我們曾經熱衷於追蹤、發文、被讚、留言,彷彿愈被看見,愈存在。
但如今,越來越多人默默登出社群、刪除 App,只留下沉靜的通知欄與更完整的自己。

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醒悟。

2025/04/28

市場真的只有人多就大嗎?從中國與印度的對照說起

談到「市場」,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就是「人多」:14億人口的中國,自然成為許多跨國企業口中的「最大市場」,幾乎無人反駁。

確實,光是想像一個畫面:14億人每天都吃一碗飯,每人多加一口菜,就可能是一家食品企業翻倍的年營收。這種規模基數的力量,在數字上顯得無比巨大。

但,若將這14億人換成印度呢?這個問題往往讓人猶豫。儘管印度的人口已超越中國,但我們很少聽到人說「印度是全球最大市場」。

2025/04/27

數位遊牧生活:辦公室已死?

想像一個早晨,你不是塞在通勤車潮裡,而是在峇里島的海灘旁,手拿椰子、筆電連上 Wi-Fi,開啟一天的工作。

這不是幻想,這是正在全球蔓延的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潮流。

這樣的生活方式正在顛覆傳統的辦公室制度,也改變我們對「工作」與「生活」的定義。

2025/04/26

AI 時代的工作未來:哪些技能最難被取代?

當AI能寫文案、畫圖、甚至寫程式,有些人已經開始擔心:「我的工作是不是快被取代了?」但也有人用AI,大幅縮短工作時間,甚至做得更好。

真正的問題不是「AI 能不能取代你」,而是——你知不知道怎麼用它,創造出你自己的價值?

2025/04/25

五年內唯一只會上漲的趨勢:AI?

川普上任之後,我的投資部位開始回吐,開始說服自己是長線投資。

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開始思考長線投資,有沒有一個產業,至少能活五年。

2025/04/24

台積電與「代工神話」:我們真的了解它的地位嗎?

台積電,這家半導體巨擘,常被譽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幾乎成了國民信仰。然而,若從更冷靜的角度切入,這座「神山」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般穩固、那般自主嗎?

這篇文章也是我利用下班通勤時間與AI對話,總結出的結論。

波音的50架飛機,成了全球供應鏈的一面鏡子

最近滑Threads對於關稅戰有多派觀點,國內外新聞總是有自己的立場,不想隨風起舞。

同樣就我看到的現象跟AI聊天,探討一些現實面的問題跟矛盾,以下文章總結跟AI討論的內容。

2025/04/21

零利息美債,為何不直接持有美金?

許多人問,美國國債都已經「零利息」了,

那還買它幹嘛?乾脆直接持有美金不是更實在?

同樣下班漫長通勤過程,跟AI聊天統整出的結論。

2025/04/19

教育的真諦,原來無知的是自己

原文章2025/4/18發表。

當父母真的是一條學習的路,尤其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才發現遠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對盟友加關稅,美國的意圖是什麼?

原文章2025/4/12發表,面對連續兩天台股大跌,虧損連連。

利用下班開車通勤的時間與ChatGPT聊天,探討美國關稅的邏輯,讚嘆AI思辨的能力,以下文章總結:

零利率美債誰來當韭菜!?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好奇

為何美國將發行零利率的國債預估仍有人買

這些人不就是活生生的盤子嗎?

以下文章是我下班開車過程跟AI聊天總結出來

2025/04/17

公眾人物道歉的誠意危機:為何真心致歉如此困難?

當公眾人物犯錯時,眾人期待的往往是一場真誠的道歉。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含糊其辭的聲明、輕描淡寫的藉口,甚至是反擊的姿態。究竟是什麼讓公眾人物的道歉如此缺乏誠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背後的原因,並以台灣近期案例為例,揭開道歉背後的心理與社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