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原來不是你沒禮貌,是「臉盲」讓你記不住人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這種情況:某人對你熱情地打招呼,你卻完全想不起來他是誰?你不確定他是公司的同事、舊同學,還是便利商店的店員。你尷尬地笑一笑,應付過去,事後卻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冷淡、不夠社會化。別太快責怪自己,有可能你不是不在乎,而是你真的「臉盲」。

什麼是「臉盲」?

「臉盲」的正式名稱叫做「臉部辨識障礙症」(Prosopagnosia),是一種神經心理現象,指的是大腦在辨識與記憶人臉上的困難。這不是記憶力差,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一種特定功能的障礙。有些人天生就臉盲,有些人則是因為大腦受傷或疾病引發這種症狀。

有趣的是,臉盲並不等於看不清楚五官。這些人能看到眼睛、鼻子、嘴巴,甚至可以畫出一張臉,但卻無法「記住」這張臉的整體樣貌。你可以把這個現象想像成一個人可以看懂每個中文字,但卻無法把它們湊成一句話去理解。

臉盲的生活困擾

臉盲的人常常無法認出熟人,即使是每天一起上班的同事,或是親戚間的聚會,也會搞錯誰是誰。他們可能得靠髮型、穿著、聲音、走路姿勢,甚至出現在特定場景中的「線索」來推斷對方是誰。只要這些外在線索一變,像是對方換了眼鏡或剪了頭髮,整個辨識系統就崩潰了。

英國心理學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本人就是臉盲患者,他曾經在電梯裡對著鏡中的自己說話,因為他認不出那是自己的臉。這聽起來有點好笑,但對當事人來說,生活中充滿了誤解與尷尬。

這不是懶惰或沒禮貌

臉盲不是態度問題,而是一種認知差異。很多臉盲者因為無法回應別人的親切,被誤會成「高傲」、「冷漠」、「裝熟不理人」,心理壓力不小。想像一下,你努力社交,卻總是記錯人,甚至在重要場合叫錯名字,是不是很挫敗?

如果你懷疑自己臉盲,可以試著上網做一些臉部辨識測驗(像是「Cambridge Face Memory Test」),看看自己對臉的記憶力是否真的異常差。

我們能怎麼做?

如果你是臉盲者,不需要太自責。可以坦白跟親近的朋友說明情況,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刻意忽略。有些人甚至會主動養成習慣:每次見人先注意他們穿什麼、戴什麼、講話聲音如何,讓這些非臉部資訊成為「辨識工具」。

而如果你身邊有人老是認不出你,也不要太快下判斷。這可能不是記性差,而是他的大腦在處理臉部記憶時真的有困難。理解與包容,比責怪更重要。

每張臉都有它的故事

對臉盲者來說,世界就像是一場無止盡的「人臉配對遊戲」。我們或許無法選擇自己的認知方式,但可以選擇用理解的態度對待差異。畢竟,每一張臉的背後,都是一段關係的起點,只要心意在,慢慢記住也沒關係。

沒有留言:

突破同溫層:社群媒體的迷霧與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滑手機時,總是看到跟自己想法差不多的人在吶喊?不管是政治、疫苗,還是哪個明星的八卦,彷彿整個世界都跟你站在同一邊?這不是巧合,而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在作怪。它像個過分熱心的媒人,硬要把你塞進一個溫暖的小圈圈,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但問題是,這種「同溫層」真的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