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球市值前20名的企業,總是美國公司占據大半江山?這不是什麼偶然,而是背後有一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在運作。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個現象:為什麼美國企業能如此「霸榜」?這篇文章不會給你枯燥的經濟學教科書答案,而是用白話、帶點批判的視角,帶你看清這背後的真相。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跳進這個資本主義的坑!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7/17
2025/07/11
為何台股總是跟跌不跟漲?──解析台股與美股的連動關係
身為一位長期投資人,您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美股下跌,台股總是跟著跌;但美股上漲時,台股卻顯得特別保守,漲幅有限。這種「跟跌不跟漲」的現象,讓人不禁想問:台股真的與美股高度連動嗎?還是其中另有原因?
2025/07/09
川普再上任,世界更好還是更亂?──2025年全球經濟的短痛與長憂
2025年,川普再度入主白宮,這一次,他的政策更為強硬,特別是在貿易與經濟領域。許多人開始思考:這樣的變化,對世界而言,是邁向更好的未來,還是走向更大的混亂?
2025/07/06
經濟爛不代表政權垮:中國為什麼撐得住?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惑:中國經濟明明每隔一段時間就傳出問題,像是房地產崩盤、青年失業、出口疲弱,甚至連地方政府都負債累累了,為什麼中國的政權卻始終穩如泰山?別說垮台,連群眾上街的情況都很稀有。
難道經濟不好,人民就不會反抗嗎?這個問題不只你在想,很多政治學家、經濟學者也想了很久。而答案,藏在中國獨特的統治結構、社會心理,以及國家資源的配置方式裡。
2025/06/28
伊朗核設施被轟炸,真的毫髮無傷?從情報監控與美國攻擊手法解析真相可能性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行動一出,伊朗隨即宣布「設施未受重創、鈾濃縮作業不受影響」——但這聽起來合理嗎?老實說,當我看到這類新聞時,第一反應從來不是相信,而是懷疑。
美國罕見地出動 B-2 匿蹤轟炸機與 GBU-57 鑽地彈精準打擊地下深處的目標,這不是單純放煙火。伊朗真的能在這樣的攻擊下毫髮無傷?還是這其實是他們早就安排好的心理戰與輿論操作?
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部落格寫作者、也是一個對資訊與統計敏感的觀察者角度,和你一起拆解:這場轟炸背後,可能的劇本與真相。
2025/06/25
台灣關係法: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與啟示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能維持獨特地位,背後有什麼樣的法律支撐?答案之一就是《台灣關係法》。這部1979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雖然聽起來像個冷冰冰的法律文件,但其實是影響台美關係、甚至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它不只是一紙條文,更是國際政治角力的縮影。近年來,隨著美中台關係的變化,這部法案的應用和解讀也在悄悄改變。讓我們一起來拆解它的來龍去脈,用最簡單的方式搞懂這部法案的意義,以及它為什麼到今天還是這麼重要!
2025/06/24
美國不保台?你可能誤解了「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
引言:老實說,最近關於美國會不會「保台」的討論,真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有些人說美國鐵定會出手救台灣,有些人卻覺得美國早就把我們當棄子。每次看到這些爭論,我都有點想笑又想哭,因為大家好像都忘了美國對台政策有一個超級關鍵的東西——「戰略模糊」。別急著下結論,這可不是美國耍心機的藉口,而是有深層道理的策略!今天就讓我帶你一起拆解這個「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保證讓你聽完後覺得:原來美國的盤算沒那麼簡單啊!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自己對這話題的看法可能要大翻轉了!
2025/06/22
會不會中國的野心其實不是台灣?
這幾年台灣周邊的軍事動態越來越緊張,不論是軍機繞台、導彈演習,還是對外放話,都讓人覺得台海開戰一觸即發。但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中國真的那麼「想要」台灣嗎?還是台灣,只是一場大戲的佯攻,中國真正的目標,其實藏在別的地方?
這篇文其實是我的個人觀點,我不認為中國有意併吞的國家中,台灣是最軟的一塊餅,甚至我認為台灣就像一隻長滿尖刺的河豚。論軍事實力,攻台為了完整/擴張版圖並非划算的選擇。
2025/06/21
經濟下行與民族主義的交易:中國還能靠什麼穩定內政?
有些人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走下坡,社會就會變得不穩。但也有人反駁:「中國這麼多年下來,沒少遇到挑戰,不也還是挺住了?」確實,當我們從外部看中國,會發現它經常在經濟放緩的時候,把「民族主義」這張牌打得特別響。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刻意安排的政治交易。
2025/06/20
印太戰略是什麼?為什麼台灣不能不在裡面?
「印太戰略」聽起來像是國際政治課本才會出現的詞,但事實上,它正悄悄影響著你我生活的每一天——從晶片價格到國際貿易,甚至是台灣的安全。這不是什麼離我們很遠的地緣政治高空談話,而是台灣無法忽略的現實棋局。
2025/06/19
一帶一路變成一帶一債?中國全球擴張的真實代價
你有沒有聽過「一帶一路」這個詞?這是中國在2013年提出的全球基礎建設倡議,目的是透過興建鐵路、公路、港口等設施,連結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經濟體系。乍聽之下,這似乎是一個促進全球發展的好主意,但實際上,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平坦。
2025/06/11
稀土爭奪戰:科技命脈與地緣政治的交鋒
稀土,這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珍稀寶藏,彷彿地底深處的秘密寶石。但真相是,稀土一點也不「稀」,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或鋅還多!問題在於,開採和提煉這些元素的代價高得嚇人,不僅耗費巨資,還得背負嚴重的環境污染成本。從智慧手機到電動車,從風力發電機到軍事裝備,稀土元素早已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然而,當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禁令,美國總統氣得跳腳,烏克蘭卻悄悄與美國簽下礦產協議,這一切究竟是真議題,還是地緣政治的又一場大戲?讓我們抽絲剝繭,探究稀土背後的真相與博弈,揭開這場科技與權力的角力戰!
2025/06/10
美國關稅戰真的會重創經濟?解析背後的真相
最近,關稅戰的話題又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許多報導言之鑿鑿地宣稱,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乍聽之下,這樣的論調似乎很有道理——加徵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經濟自然會受到拖累。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對此抱持懷疑。美國經濟的結構與眾不同,它並非仰賴出口的製造業大國,而是以服務業和知識經濟為核心。
關稅戰真的能撼動這樣的經濟體嗎?讓我們撥開媒體的誇張渲染,從數據和結構的角度,來一探究竟!
2025/06/09
中國為什麼推「一帶一路」?國家版的「倉庫大清倉」
你有沒有買了一堆東西,結果家裡放不下,只好塞到朋友家、寄倉庫,甚至低價出清?這種經驗就像中國經濟的縮影。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帶一路」計畫,背後其實是一個國家級的「庫存清倉」策略。為什麼中國會生產過剩?為什麼非得把東西賣到海外?這篇文章將用簡單的邏輯,帶你看懂「生產力太強也可能是詛咒」的經濟現實。
2025/06/04
稀土真的稀?當「高科技命脈」成為政治籌碼
「稀土」這個詞乍聽之下好像是什麼罕見資源,名字裡就有個「稀」字嘛!但事實上,稀土並不稀,地殼中的含量比金銀還高,只是它們不像金礦那樣集中,分布零散、難以開採,提煉過程又容易產生高污染,所以才顯得「稀有」。也正因如此,誰能掌握稀土的產製能力,幾乎就能掌握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一環。
近年來,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到美國,引發了外交摩擦,也讓外界質疑:這到底是國安問題?還是經濟談判的槓桿?加上烏克蘭與歐洲簽署稀土開採協議,這場看似礦產爭奪的戰爭,背後可能藏著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力。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稀土真相」,看看這到底是「資源危機」,還是「政治演出」。
2025/06/03
川習熱線的幻象:當政治體制差異成為對話的絆腳石
每當美中關係緊張升溫,媒體總會報導「川普與習近平即將通話」的消息,彷彿這通電話能解開所有糾結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期待是否現實?
近日,中央社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本週進行一對一通話,試圖緩解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的緊張局勢。然而,回顧過去的經驗,這樣的通話往往未能帶來實質性的突破。
2025/06/02
當無人機如蝗蟲般遮天蔽日,戰爭的樣貌已徹底改變
想像一下,深夜裡,117架無人機從卡車上的木箱竄出,悄無聲息地飛向俄羅斯五個州的軍用機場。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2025年6月1日烏克蘭「蜘蛛網行動」的真實場景。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被炸得措手不及,損失據說高達34%的Tu-95與Tu-22機隊。這場堪稱「俄版珍珠港」的襲擊,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無人機已經重塑戰爭的規則。但這真的無解嗎?我們總以為傳統防空系統能抵擋一切,可當無人機如潮水般湧來,昂貴的飛彈和高射炮還夠用嗎?別急,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場新型態戰爭的真相,以及那個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秘密武器——雷射。
為何川普針對哈佛國際留學生?背後的國安、言論與權力博弈
想像一下,你好不容易考上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背著行囊準備飛往美國,結果卻收到一封冰冷的通知:你的學生簽證被拒了!原因?不是因為你成績不好,也不是因為你申請材料有問題,而是因為哈佛大學和美國政府槓上了。這場風波的背後,牽涉到川普政府、國土安全部、哈瑪斯、反猶太爭議,甚至還波及中國留學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一所世界頂尖大學會被政府「斷糧」,連帶讓國際學生的夢想泡湯?這篇文章將帶你抽絲剝繭,看看這場大戲的來龍去脈,還有背後的權力博弈與價值衝突。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從頭說起!
人口負成長社會的挑戰:我們是否該重新定義「成長」?
「成長」這個詞,聽起來總是讓人心情振奮。經濟成長、人口成長、收入成長……似乎一切美好,都建立在「越來越多」的基礎上。但當我們站在今天這個時點——低生育率、人口負成長、老化社會已成為全球趨勢,或許是時候問自己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了:我們是否該重新定義「成長」?如果「更多」已不再是常態,那麼,什麼才是未來值得追求的目標呢?
想跟習近平聊出結果?美國總統又想多了!
美國總統總愛把「我要跟習近平直接通話」掛在嘴邊,彷彿這句話是某種外交萬靈丹,說出來就能解決中美之間的棘手問題。
聽起來很熱血,對吧?好像只要兩大強國領袖坐下來喝杯咖啡,就能把貿易戰、技術爭端甚至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一筆勾銷。但現實呢?這想法簡直像在沙漠裡找水喝——聽起來很美,實際上卻是一場空。
為什麼?因為習近平這個人,或者說他所代表的角色,根本不是美國總統想像中那個能「拍板定案」的對手。這不只是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中國政治結構的複雜性,讓這種「直接對話」的幻想一再破滅。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拆解這背後的真相,帶你看看這場外交大戲為何總是演砸!
為什麼市值前20大的企業幾乎都來自美國?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球市值前20名的企業,總是美國公司占據大半江山?這不是什麼偶然,而是背後有一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在運作。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個現象:為什麼美國企業能如此「霸榜」?這篇文章不會給你枯燥的經濟學教科書答案,而是用白話、帶點批判的視角,帶你看清這背後的真相。準備好了...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