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熬夜寫論文、跑數據、改圖表,最後好不容易把研究成果投稿到國際期刊,卻發現這一切的背後,竟然是一個由美國主導、讓人瞠目結舌的學術剝削系統?我是學資訊出身,當年為了博士畢業門檻,硬著頭皮投稿IEEE期刊,結果發現這套制度的「變態」程度,遠遠超乎我的想像!這不只是高科技晶片被美國卡脖子,連學術知識的流通,美國也牢牢掌控。準備好跟我一起揭開這層面紗了嗎?這篇文章會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看懂這場學術遊戲的真相,保證你讀完會有一點火大,但也會對這世界多一點理解!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7/25
2025/07/22
解開數據的假面:辛普森悖論與美國選舉的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數據會說謊?不是那種赤裸裸的造假,而是披著「客觀」外衣,悄悄把你帶進誤解的深淵?我第一次接觸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時,簡直像被當頭棒喝:表面上看似鐵板釘釘的結論,細究之下竟然完全相反!這就像你以為自己在選舉中支持的候選人「人氣爆棚」,結果選舉人團制度一翻盤,贏家居然是另一個傢伙。作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傢伙,我對這種「數據的假面」特別敏感。今天就來聊聊辛普森悖論,用美國總統選舉的例子,撕開這層假面,看看它如何在現實中搞亂我們的判斷,甚至被用來操控敘事。準備好了嗎?這趟旅程絕對顛覆你的直覺!
2025/07/20
為何第一島鏈是地緣政治的命脈?解析中國海上擴張的關鍵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串小小的島嶼,竟然能成為全球大國博弈的焦點?很多人以為第一島鏈只是貿易上的考量,我認為這個說法只說對一半而已,第一島鏈,這條從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南中國海的島嶼弧線,聽起來像個地理名詞,但實際上是地緣政治的超級炸彈。對中國來說,這不只是一條海上路線,而是通往太平洋、挑戰美國霸權的唯一門票(對美出兵)。反過來說,對美國和盟友,這是遏制中國擴張的天然屏障。說白了,這串島鏈就像一場全球權力遊戲的關鍵關卡,誰掌控它,誰就握有話語權。我看到這種複雜的國際局勢,總覺得像在解一個超大的資料集:表面雜亂無章,但背後的邏輯卻冷酷清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拆解這場島鏈爭奪戰的來龍去脈!
2025/07/17
為什麼市值前20大的企業幾乎都來自美國?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球市值前20名的企業,總是美國公司占據大半江山?這不是什麼偶然,而是背後有一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在運作。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個現象:為什麼美國企業能如此「霸榜」?這篇文章不會給你枯燥的經濟學教科書答案,而是用白話、帶點批判的視角,帶你看清這背後的真相。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跳進這個資本主義的坑!
2025/07/11
為何台股總是跟跌不跟漲?──解析台股與美股的連動關係
身為一位長期投資人,您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美股下跌,台股總是跟著跌;但美股上漲時,台股卻顯得特別保守,漲幅有限。這種「跟跌不跟漲」的現象,讓人不禁想問:台股真的與美股高度連動嗎?還是其中另有原因?
2025/07/09
川普再上任,世界更好還是更亂?──2025年全球經濟的短痛與長憂
2025年,川普再度入主白宮,這一次,他的政策更為強硬,特別是在貿易與經濟領域。許多人開始思考:這樣的變化,對世界而言,是邁向更好的未來,還是走向更大的混亂?
2025/07/06
經濟爛不代表政權垮:中國為什麼撐得住?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惑:中國經濟明明每隔一段時間就傳出問題,像是房地產崩盤、青年失業、出口疲弱,甚至連地方政府都負債累累了,為什麼中國的政權卻始終穩如泰山?別說垮台,連群眾上街的情況都很稀有。
難道經濟不好,人民就不會反抗嗎?這個問題不只你在想,很多政治學家、經濟學者也想了很久。而答案,藏在中國獨特的統治結構、社會心理,以及國家資源的配置方式裡。
2025/06/28
伊朗核設施被轟炸,真的毫髮無傷?從情報監控與美國攻擊手法解析真相可能性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行動一出,伊朗隨即宣布「設施未受重創、鈾濃縮作業不受影響」——但這聽起來合理嗎?老實說,當我看到這類新聞時,第一反應從來不是相信,而是懷疑。
美國罕見地出動 B-2 匿蹤轟炸機與 GBU-57 鑽地彈精準打擊地下深處的目標,這不是單純放煙火。伊朗真的能在這樣的攻擊下毫髮無傷?還是這其實是他們早就安排好的心理戰與輿論操作?
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部落格寫作者、也是一個對資訊與統計敏感的觀察者角度,和你一起拆解:這場轟炸背後,可能的劇本與真相。
2025/06/25
台灣關係法: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與啟示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能維持獨特地位,背後有什麼樣的法律支撐?答案之一就是《台灣關係法》。這部1979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雖然聽起來像個冷冰冰的法律文件,但其實是影響台美關係、甚至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它不只是一紙條文,更是國際政治角力的縮影。近年來,隨著美中台關係的變化,這部法案的應用和解讀也在悄悄改變。讓我們一起來拆解它的來龍去脈,用最簡單的方式搞懂這部法案的意義,以及它為什麼到今天還是這麼重要!
2025/06/24
美國不保台?你可能誤解了「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
引言:老實說,最近關於美國會不會「保台」的討論,真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有些人說美國鐵定會出手救台灣,有些人卻覺得美國早就把我們當棄子。每次看到這些爭論,我都有點想笑又想哭,因為大家好像都忘了美國對台政策有一個超級關鍵的東西——「戰略模糊」。別急著下結論,這可不是美國耍心機的藉口,而是有深層道理的策略!今天就讓我帶你一起拆解這個「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保證讓你聽完後覺得:原來美國的盤算沒那麼簡單啊!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自己對這話題的看法可能要大翻轉了!
2025/06/22
會不會中國的野心其實不是台灣?
這幾年台灣周邊的軍事動態越來越緊張,不論是軍機繞台、導彈演習,還是對外放話,都讓人覺得台海開戰一觸即發。但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中國真的那麼「想要」台灣嗎?還是台灣,只是一場大戲的佯攻,中國真正的目標,其實藏在別的地方?
這篇文其實是我的個人觀點,我不認為中國有意併吞的國家中,台灣是最軟的一塊餅,甚至我認為台灣就像一隻長滿尖刺的河豚。論軍事實力,攻台為了完整/擴張版圖並非划算的選擇。
2025/06/21
經濟下行與民族主義的交易:中國還能靠什麼穩定內政?
有些人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走下坡,社會就會變得不穩。但也有人反駁:「中國這麼多年下來,沒少遇到挑戰,不也還是挺住了?」確實,當我們從外部看中國,會發現它經常在經濟放緩的時候,把「民族主義」這張牌打得特別響。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刻意安排的政治交易。
2025/06/20
印太戰略是什麼?為什麼台灣不能不在裡面?
「印太戰略」聽起來像是國際政治課本才會出現的詞,但事實上,它正悄悄影響著你我生活的每一天——從晶片價格到國際貿易,甚至是台灣的安全。這不是什麼離我們很遠的地緣政治高空談話,而是台灣無法忽略的現實棋局。
2025/06/19
一帶一路變成一帶一債?中國全球擴張的真實代價
你有沒有聽過「一帶一路」這個詞?這是中國在2013年提出的全球基礎建設倡議,目的是透過興建鐵路、公路、港口等設施,連結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經濟體系。乍聽之下,這似乎是一個促進全球發展的好主意,但實際上,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平坦。
2025/06/11
稀土爭奪戰:科技命脈與地緣政治的交鋒
稀土,這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珍稀寶藏,彷彿地底深處的秘密寶石。但真相是,稀土一點也不「稀」,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或鋅還多!問題在於,開採和提煉這些元素的代價高得嚇人,不僅耗費巨資,還得背負嚴重的環境污染成本。從智慧手機到電動車,從風力發電機到軍事裝備,稀土元素早已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然而,當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禁令,美國總統氣得跳腳,烏克蘭卻悄悄與美國簽下礦產協議,這一切究竟是真議題,還是地緣政治的又一場大戲?讓我們抽絲剝繭,探究稀土背後的真相與博弈,揭開這場科技與權力的角力戰!
2025/06/10
美國關稅戰真的會重創經濟?解析背後的真相
最近,關稅戰的話題又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許多報導言之鑿鑿地宣稱,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乍聽之下,這樣的論調似乎很有道理——加徵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經濟自然會受到拖累。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對此抱持懷疑。美國經濟的結構與眾不同,它並非仰賴出口的製造業大國,而是以服務業和知識經濟為核心。
關稅戰真的能撼動這樣的經濟體嗎?讓我們撥開媒體的誇張渲染,從數據和結構的角度,來一探究竟!
2025/06/09
中國為什麼推「一帶一路」?國家版的「倉庫大清倉」
你有沒有買了一堆東西,結果家裡放不下,只好塞到朋友家、寄倉庫,甚至低價出清?這種經驗就像中國經濟的縮影。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帶一路」計畫,背後其實是一個國家級的「庫存清倉」策略。為什麼中國會生產過剩?為什麼非得把東西賣到海外?這篇文章將用簡單的邏輯,帶你看懂「生產力太強也可能是詛咒」的經濟現實。
2025/06/04
稀土真的稀?當「高科技命脈」成為政治籌碼
「稀土」這個詞乍聽之下好像是什麼罕見資源,名字裡就有個「稀」字嘛!但事實上,稀土並不稀,地殼中的含量比金銀還高,只是它們不像金礦那樣集中,分布零散、難以開採,提煉過程又容易產生高污染,所以才顯得「稀有」。也正因如此,誰能掌握稀土的產製能力,幾乎就能掌握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一環。
近年來,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到美國,引發了外交摩擦,也讓外界質疑:這到底是國安問題?還是經濟談判的槓桿?加上烏克蘭與歐洲簽署稀土開採協議,這場看似礦產爭奪的戰爭,背後可能藏著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力。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稀土真相」,看看這到底是「資源危機」,還是「政治演出」。
2025/06/03
川習熱線的幻象:當政治體制差異成為對話的絆腳石
每當美中關係緊張升溫,媒體總會報導「川普與習近平即將通話」的消息,彷彿這通電話能解開所有糾結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期待是否現實?
近日,中央社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本週進行一對一通話,試圖緩解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的緊張局勢。然而,回顧過去的經驗,這樣的通話往往未能帶來實質性的突破。
2025/06/02
當無人機如蝗蟲般遮天蔽日,戰爭的樣貌已徹底改變
想像一下,深夜裡,117架無人機從卡車上的木箱竄出,悄無聲息地飛向俄羅斯五個州的軍用機場。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2025年6月1日烏克蘭「蜘蛛網行動」的真實場景。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被炸得措手不及,損失據說高達34%的Tu-95與Tu-22機隊。這場堪稱「俄版珍珠港」的襲擊,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無人機已經重塑戰爭的規則。但這真的無解嗎?我們總以為傳統防空系統能抵擋一切,可當無人機如潮水般湧來,昂貴的飛彈和高射炮還夠用嗎?別急,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場新型態戰爭的真相,以及那個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秘密武器——雷射。
當情緒勒索遇上統計盲點: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個案嚇到?
「我朋友的朋友打那支疫苗之後就全身癱瘓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只要新聞一出現某種副作用的個案,立刻就會有人轉貼說「我就知道這疫苗有問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到底是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還是剛好被挑出來嚇人的極端案例? 這種心理錯覺在統計學裡有一個名字: 代數錯覺(B...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