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印太戰略是什麼?為什麼台灣不能不在裡面?

「印太戰略」聽起來像是國際政治課本才會出現的詞,但事實上,它正悄悄影響著你我生活的每一天——從晶片價格到國際貿易,甚至是台灣的安全。這不是什麼離我們很遠的地緣政治高空談話,而是台灣無法忽略的現實棋局。

2025/06/19

一帶一路變成一帶一債?中國全球擴張的真實代價

你有沒有聽過「一帶一路」這個詞?這是中國在2013年提出的全球基礎建設倡議,目的是透過興建鐵路、公路、港口等設施,連結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經濟體系。乍聽之下,這似乎是一個促進全球發展的好主意,但實際上,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平坦。

2025/06/18

為何我們更在意「免費」,即使不划算?

你有沒有試過在超市看到「買一送一」就失心瘋地搶購,結果回家才發現自己根本用不到那麼多?或者為了「免費試用」註冊了一堆服務,最後卻被自動扣款搞得焦頭爛額?這些場景背後,其實藏著一個人類行為的秘密——我們對「免費」有種近乎非理性的迷戀。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零價格效應」(zero price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當東西標上「免費」,我們的大腦就像被施了魔法,瞬間覺得它超值,哪怕實際上可能不划算。今天,就讓我們用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聊聊為什麼我們這麼愛「免費」,以及這背後的心理機制。

2025/06/17

為什麼你明明沒空,卻還是答應幫忙?

有沒有發現自己常常嘴巴答應「好啊,沒問題」,但心裡卻在吶喊:「完了,我根本沒空啊!」?明明行事曆滿到不行,卻還是對別人的請託點頭如搗蒜。不是因為你有時間,也不是因為你特別熱心,而是因為一種潛藏的心理機制在作祟——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讓你不小心「超支」的心理帳戶。

2025/06/16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容易被取代──為什麼職場上有時候要把事情複雜化?

在職場上,「把事情簡單做好」聽起來是個讚美,甚至像是一種美德。但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升遷很快、被重視的人,不一定是最會把事情「簡單處理」的人?有時候,他們反而是把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包裝得很不簡單。

這聽起來有點反直覺,甚至讓人覺得不夠「真誠」,但真實的職場就是這樣運作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有時候,適當把事情「複雜化」,反而讓你在職場上更有價值?

2025/06/15

鐘擺不再來回:從盲目拼命到精準選擇的人生轉向

你是否也曾把自己燒成一根即將熄滅的蠟燭,只為了在履歷表上多添幾行「成就」?我曾經如此——三年如一日地熬夜加班、報名所有「對未來有用」的課程,彷彿只要夠努力,世界就會為我開啟秘密通道。然而現實給我的答覆是:健康亮紅燈、親子時光蒸發,心裡那股莫名的空洞更是與日俱增。直到偶然接觸到「人生鐘擺法則」與「現實操控術」,我才驚覺——與其在能量耗竭的擺盪裡徒勞,不如學會「選擇」。人生不是線性賽跑,而是量子式的多重路徑,關鍵在於當下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決策。

你覺得公司開的早會沒意義,是你錯了嗎?

你是不是也曾在早上八點半,拖著沒睡飽的身軀,坐在會議室裡聽主管講一些「感覺沒什麼用」的話?每天的早會,講的好像都是昨天的進度、今天的計畫,還有一些聽起來很勵志但實際上沒什麼幫助的口號。心裡忍不住想:「這時間拿來回email不是更好?」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恭喜你,你並不孤單!但今天,我想跟你聊聊,為什麼這些看似「沒意義」的早會,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有價值。讓我們從「集體行動問題」和「認知勞動」這兩個角度,來看看早會背後的辦公室文化到底在幹嘛,說不定你會對它改觀哦!

2025/06/14

朋友說的建議,你真的有聽進去嗎?

你有沒有試過跟朋友聊天,聽到他們給的建議,心裡卻默默想:「嗯,這好像不太對,我還是覺得自己原本的想法比較好」?這種感覺很熟悉吧!我們都喜歡聽到跟自己想法一致的東西,因為這樣感覺比較舒服、安心。可是,這樣的習慣有時候會讓我們忽略真正有價值的建議,甚至在做決定時走偏了路。今天這篇文章要來聊聊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它就像個隱形的眼罩,悄悄影響我們怎麼接收資訊、怎麼做決定。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解這個有趣又重要的話題!

2025/06/13

為何支持統一的台灣人質疑美國出賣台灣,而非中國放棄統一?

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支持統一的聲音總是能掀起熱議,但這些聲音背後的邏輯卻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明明高喊「兩岸一家親」,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最終走向統一,為何這群人卻總是擔心「美國把台灣賣了」,而不是質疑中國大陸會不會放棄統一?

如果美國真的「出賣」台灣,讓台灣更靠近統一的目標,這不正是他們所樂見的嗎?為什麼他們反而對美國充滿戒心,卻很少懷疑中國大陸的意圖?更耐人尋味的是,這群人真的是真心支持統一,還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串」,用誇張的言論來表達其他意圖?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拆解這背後的心理、動機與可能的表演成分!

這種矛盾的立場,究竟是真心相信統一,還是另有目的的策略性表態?讓我們從幾個角度切入,試著揭開這群「統派」的真面目。

排隊越久,越不想放棄?——沉沒成本陷阱

你有沒有試過排隊排了好久,腿酸得要命,心裡明明知道這家店的東西可能沒那麼好吃,卻還是咬牙等下去?或者是買了一張電影票,結果電影爛到不行,但你還是硬著頭皮看完,只因為「都花錢了,不能浪費」?這種「越陷越深」的感覺,其實就是經濟學裡的「沉沒成本陷阱」。這篇文章要跟你聊聊這個超容易讓人掉坑的心理現象,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看完就懂,還能學會怎麼跳出這個陷阱!

2025/06/12

統派邏輯的荒謬劇場:從攻擊「紅錢」到自相矛盾

台灣的政治風景,總像一齣熱鬧非凡的連續劇,角色分明,劇情誇張。統派與獨派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統派雖是少數,卻總能掀起話題。最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父親被爆料做中國生意,統派群起攻之,扣上「賺紅錢」的帽子;又如民進黨內疑似「共諜」事件,統派同樣毫不留情地痛批。

這些行為乍看是政治攻防,但細究之下,卻像一位數學老師看著化學老師用數學方法解題,非但不為其叫好,反而大肆批判。

這不就像在否定自己推崇的工具?統派的邏輯謬誤,彷彿一場荒謬劇場,讓人摸不著頭腦。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方面高舉「親中」大旗,一方面卻對與中國相關的行為冷嘲熱諷?

當情緒勒索遇上統計盲點: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個案嚇到?

「我朋友的朋友打那支疫苗之後就全身癱瘓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只要新聞一出現某種副作用的個案,立刻就會有人轉貼說「我就知道這疫苗有問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到底是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還是剛好被挑出來嚇人的極端案例? 這種心理錯覺在統計學裡有一個名字: 代數錯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