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遇過這種情況:某人對你熱情地打招呼,你卻完全想不起來他是誰?你不確定他是公司的同事、舊同學,還是便利商店的店員。你尷尬地笑一笑,應付過去,事後卻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冷淡、不夠社會化。別太快責怪自己,有可能你不是不在乎,而是你真的「臉盲」。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7/01
2025/06/30
為什麼競爭對手總是開在一起?從麥當勞與肯德基說起
你有沒有發現一件很妙的事?台灣街頭很多麥當勞旁邊,幾乎都會有一間肯德基。不管是在熱鬧的市區、轉運站、還是百貨公司樓下,這兩家速食店彷彿是連體嬰,哪裡有一間,另一間幾乎也會出現。
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策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這些競爭對手,反而愛黏在一起開店?
2025/06/29
你越想討好所有人,越容易被邊緣化
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感覺:明明對大家都很好,凡事都願意幫忙,卻總覺得自己在團體中不被重視?甚至有人對你越來越理所當然,久而久之,連最基本的尊重都變得稀薄。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我還不夠好、是不是要更努力取悅別人?但事實很可能恰恰相反——你越想討好所有人,反而越容易被邊緣化。
2025/06/28
伊朗核設施被轟炸,真的毫髮無傷?從情報監控與美國攻擊手法解析真相可能性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行動一出,伊朗隨即宣布「設施未受重創、鈾濃縮作業不受影響」——但這聽起來合理嗎?老實說,當我看到這類新聞時,第一反應從來不是相信,而是懷疑。
美國罕見地出動 B-2 匿蹤轟炸機與 GBU-57 鑽地彈精準打擊地下深處的目標,這不是單純放煙火。伊朗真的能在這樣的攻擊下毫髮無傷?還是這其實是他們早就安排好的心理戰與輿論操作?
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部落格寫作者、也是一個對資訊與統計敏感的觀察者角度,和你一起拆解:這場轟炸背後,可能的劇本與真相。
你滑手機不是為了放鬆,是為了麻痺焦慮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原本只是想滑個五分鐘手機放鬆一下,結果一抬頭,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或是明知道工作要做、報告要交、房間該收,可你就是下意識地把手機拿起來,開始無意識地刷短影片?你以為你是在「休息」,其實你是在「逃避」。
2025/06/27
為何質疑美國?解析「疑美論」者的心態與論述
你是否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對美國的政策、價值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存在提出質疑?這些聲音有時聽起來像在吐槽,有時卻帶著深刻的懷疑與不信任。這種現象被稱為「疑美論」,簡單來說,就是對美國的一切抱持懷疑態度的人們所發表的言論與觀點。作為一個開放接受新知識的你,或許會好奇: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想?他們的質疑有沒有道理?這篇文章將用輕鬆但深入的方式,帶你一探疑美論者的內心世界,分析他們的動機、論述,以及這些想法背後的脈絡。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解這個話題!
2025/06/26
你以為自己沒參與政治,其實早就被政治決定了生活
很多人說自己不關心政治,也不想參與那些吵吵鬧鬧的事。他們寧可追劇、看球賽、滑手機,也不想打開新聞或去了解政黨主張。但其實你每天的生活,早就已經被政治「參與」了。你家房租的高低、通勤路線的便利、孩子上學的學費補助、超商買一杯咖啡要不要加稅──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背後都牽動著政策,也就是政治。
2025/06/25
那位總說「這我也想過」的同事,背後是自我價值焦慮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同事?每當有人提出一個好點子,他總會悠悠地補上一句:「這我也想過。」聽起來像是在認同,其實卻像在說「我原本也可以做到,只是我沒說出口」。這樣的發言不只讓人尷尬,也引人深思:為什麼他總要這樣表態?背後的心理機制其實比你想得複雜。
台灣關係法: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與啟示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能維持獨特地位,背後有什麼樣的法律支撐?答案之一就是《台灣關係法》。這部1979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雖然聽起來像個冷冰冰的法律文件,但其實是影響台美關係、甚至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它不只是一紙條文,更是國際政治角力的縮影。近年來,隨著美中台關係的變化,這部法案的應用和解讀也在悄悄改變。讓我們一起來拆解它的來龍去脈,用最簡單的方式搞懂這部法案的意義,以及它為什麼到今天還是這麼重要!
2025/06/24
美國不保台?你可能誤解了「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
引言:老實說,最近關於美國會不會「保台」的討論,真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有些人說美國鐵定會出手救台灣,有些人卻覺得美國早就把我們當棄子。每次看到這些爭論,我都有點想笑又想哭,因為大家好像都忘了美國對台政策有一個超級關鍵的東西——「戰略模糊」。別急著下結論,這可不是美國耍心機的藉口,而是有深層道理的策略!今天就讓我帶你一起拆解這個「戰略模糊」的真正含義,保證讓你聽完後覺得:原來美國的盤算沒那麼簡單啊!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自己對這話題的看法可能要大翻轉了!
2025/06/23
為什麼我們會對「親美」和「親中」這麼敏感?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新聞提到「親美」或「親中」,大家的耳朵總會特別豎起來?好像這兩個詞不只是立場,而是某種隱形的雷區,一碰就炸。身為台灣人,我們對這兩個詞的敏感度,簡直像是拿著放大鏡在看國際局勢。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這不只是政治立場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我們的歷史記憶、集體心理,甚至是對未來的焦慮。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故事,保證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讀完覺得「原來是這樣!」
突破同溫層:社群媒體的迷霧與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滑手機時,總是看到跟自己想法差不多的人在吶喊?不管是政治、疫苗,還是哪個明星的八卦,彷彿整個世界都跟你站在同一邊?這不是巧合,而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在作怪。它像個過分熱心的媒人,硬要把你塞進一個溫暖的小圈圈,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但問題是,這種「同溫層」真的對我們...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