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一件很妙的事?台灣街頭很多麥當勞旁邊,幾乎都會有一間肯德基。不管是在熱鬧的市區、轉運站、還是百貨公司樓下,這兩家速食店彷彿是連體嬰,哪裡有一間,另一間幾乎也會出現。
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策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這些競爭對手,反而愛黏在一起開店?
不是打架,是「共享市場」
表面上看起來,麥當勞和肯德基是死對頭,一個主打漢堡、一個主打炸雞,口味不同、品牌不同、定位也略有差異。既然是對手,應該要「避開彼此」、分別搶市場才對啊!
但實際上,許多品牌反而會選擇開在對手旁邊,這背後其實有一個商業理論,叫做「Hotelling's Law」(霍廷法則)。這個理論原本是經濟學家 Harold Hotelling 在研究冰淇淋攤販位置時提出的。
他發現,如果兩個冰淇淋攤都想搶最多的客人,那他們最終都會移動到「同一條街道的中間點」。因為離中間點越近,就越能瓜分對方的顧客。
套用到現實生活也是一樣,當麥當勞選擇了一個「人潮多、生活圈成熟」的好地點時,肯德基就會知道這裡是一塊肥沃的市場,自然也會跟著來。反之亦然。
集客效應:讓選擇變得更「有選擇」
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做「集客效應」——當不同品牌集中在同一區域時,不僅不會搶客,反而會吸引更多人來。
試想你走在路上,看到一整排吃的店,其中有麥當勞、有肯德基、還有摩斯或漢堡王,你是不是更有意願停下來、選一家喜歡的?這種「選擇很多」的感覺,其實會讓顧客更願意進入這個消費區域。
對品牌來說,雖然得面對競爭,但只要人潮進來了,每家都能分到一杯羹。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很多百貨美食街裡,會看到好幾家日式拉麵、三家珍奶、四家火鍋店同時存在。
真實案例:新店民權路口
以新北市新店區的民權路來說,就有一個經典例子:轉角是一間24小時的麥當勞,馬路對面就是肯德基,再走幾步還有摩斯漢堡與拿坡里披薩。這裡鄰近學校、商辦、公車站,一整天都有穩定人潮。
這種地方,不只吸引速食品牌,也會吸引飲料店、便利商店、超商同步設點。久而久之,這條街變成一個「吃飯就會想到來這裡」的地點,反而讓這些看似競爭的品牌,共同繁榮。
你以為是對打,其實是聯手
下次當你在街頭又看到麥當勞和肯德基肩並肩,不妨想一想,他們或許不是在搶生意,而是在「合作擴大市場」。
在商業世界裡,有時候最好的競爭策略,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知道在哪裡「站隊」,一起吸引人潮,才能讓自己也分得一杯羹。
所以,別再覺得這是巧合,這是一場有策略的默契對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