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忘記不是失敗:每一次回想,都是大腦的健身房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剛剛才聽到的名字,轉身就忘;想找的鑰匙,明明就在某個地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種時刻,總讓人覺得自己腦袋是不是壞掉了?別急,我可以告訴你,這種「忘記」的瞬間,根本不是你的大腦在偷懶,而是它在偷偷給你一個活化神經的黃金機會!別急著翻答案或放棄,試著回想一下,每次掙扎的過程,都是在幫你的大腦做「重訓」。這篇文章,我要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看看為什麼「忘記」其實是大腦進化的秘密武器,還有怎麼用這個秘密,讓你的腦子越來越靈光!

2025/07/15

別被「倖存者偏誤」騙了:成功者的建議,可能只是倖存者的噪音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成功學雞湯:「只要堅持到底,你一定會成功!」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忍不住翻白眼。因為這句話背後藏著一個統計學的大坑——倖存者偏誤(Survivorship Bias)。作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傢伙,我得說,這種偏誤就像程式碼裡的bug,表面上看不出問題,但一跑起來就讓你滿頭包。成功者總愛把自己的勝利歸功於「堅持」,但沒人告訴你,那些堅持到破產、崩潰、甚至連故事都沒能留下的失敗者,數量多到可以塞滿好幾個伺服器。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老是被這種偏誤牽著鼻子走?繼續看下去,我保證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秒懂這個陷阱,還順便幫你把腦袋裡的成功學迷霧清乾淨。

2025/07/14

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破解台灣常見的假相關迷思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吃冰淇淋會讓你溺水」?聽起來很扯,但如果我告訴你,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事故真的有「統計關聯」,你會不會愣一下?別急,這不是什麼靈異現象,而是統計學裡一個經典陷阱——「假相關」(Spurious Correlation)。在台灣,我們也有不少這種看似有理、實則荒唐的迷思,比如「有錢人都愛打高爾夫球,所以學高爾夫就能變有錢」。真的嗎?還是只是因為有錢人有閒有錢,才去打高爾夫?作為一個科技人,我對這種「假相關」特別感冒,因為它們常常被用來唬人,甚至變成情緒勒索的工具。這篇文章要帶你破解這些迷思,用白話的方式講清楚什麼是假相關,還要揭穿一個台灣人超愛信的荒唐例子。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穿這些假邏輯的真面目!

2025/07/13

電網革命:從浪費備載到智慧儲能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每天我們發出的電,有多少是被白白浪費掉的?就像你煮了一大鍋飯,結果只吃了一碗,剩下的全丟進垃圾桶。這種情景,正在我們的國家電網上演。發電量永遠得比需求量多,多的部分叫「備載容量」,聽起來很保險對吧?但問題是,這些多餘的電幾乎不會被儲存,直接在電網上「燒掉」。這不只是浪費,根本是對資源的犯罪!我是學資訊和統計的,平常愛追數據、挖真相,今天就來跟你聊聊這件事,還有我認為的解方:用智慧儲能設備,像是特斯拉的Megapack,來翻轉這場電網的低效遊戲。準備好了嗎?我們來拆解這場能源革命!

2025/07/12

突破同溫層:社群媒體的迷霧與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滑手機時,總是看到跟自己想法差不多的人在吶喊?不管是政治、疫苗,還是哪個明星的八卦,彷彿整個世界都跟你站在同一邊?這不是巧合,而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在作怪。它像個過分熱心的媒人,硬要把你塞進一個溫暖的小圈圈,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但問題是,這種「同溫層」真的對我們好吗?還是說,它正在悄悄把我們困住,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身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數據宅,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現象背後的邏輯,順便吐槽一下這套系統有多狡猾。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跳進這個演算法的迷霧,看看突破同溫層到底有多難!

2025/07/11

為何台股總是跟跌不跟漲?──解析台股與美股的連動關係

身為一位長期投資人,您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美股下跌,台股總是跟著跌;但美股上漲時,台股卻顯得特別保守,漲幅有限。這種「跟跌不跟漲」的現象,讓人不禁想問:台股真的與美股高度連動嗎?還是其中另有原因?

2025/07/10

高段情緒勒索指南:如何用道德武器讓人乖乖聽話?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什麼都不說,卻能讓你愧疚一整天?他們沒有發脾氣,沒有大吼大叫,甚至連語氣都溫和。但你知道他不開心,你也知道你「該做點什麼」。這不是魔法,這叫情緒勒索。

身為一個統計背景的人,我常覺得「情緒勒索」這個詞有趣得不得了。它不是二元變數,不是「勒索 / 非勒索」這麼簡單;它比較像一條滑動的數值軸線,從「合理表達情緒」一直延伸到「你不照我的意思,我就讓你良心過不去」。

2025/07/09

川普再上任,世界更好還是更亂?──2025年全球經濟的短痛與長憂

2025年,川普再度入主白宮,這一次,他的政策更為強硬,特別是在貿易與經濟領域。許多人開始思考:這樣的變化,對世界而言,是邁向更好的未來,還是走向更大的混亂?

2025/07/08

月薪6萬4,怎麼我還是買不起房?──平均數的陷阱與統計的誤導

最近新聞又出現一則讓人「眼睛一亮、心裡一沉」的數據:根據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工業與服務業的受僱員工「平均月薪」來到64,872元,創下歷史新高!

可是你心裡可能馬上冒出一句話:「誰在領這個數字?為什麼不是我?」

這種「數據很漂亮,但日子沒變好」的落差,其實不只發生在你身上。這背後有個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陷阱,那就是——平均數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2025/07/07

GDP上升,我的薪水沒變?──台灣經濟成長的「無感真相」

新聞裡常會看到這樣的報導:「台灣GDP逆勢成長,經濟表現亮眼!」可是當你關掉電視,轉頭看自己薪水、房價和生活壓力,心裡可能只會浮現一個問號:到底亮在哪裡?

如果你也有這種「數字看好,生活無感」的矛盾感,別懷疑,你不是孤單一人。其實,這個問題背後有很深的結構性原因,不是GDP數字騙人,而是它沒有反映你我的「真實感受」。

2025/07/06

經濟爛不代表政權垮:中國為什麼撐得住?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惑:中國經濟明明每隔一段時間就傳出問題,像是房地產崩盤、青年失業、出口疲弱,甚至連地方政府都負債累累了,為什麼中國的政權卻始終穩如泰山?別說垮台,連群眾上街的情況都很稀有。

難道經濟不好,人民就不會反抗嗎?這個問題不只你在想,很多政治學家、經濟學者也想了很久。而答案,藏在中國獨特的統治結構、社會心理,以及國家資源的配置方式裡。

你怎麼會這樣想?是你在思考,還是被下了錨?

我們常以為自己是理性的生物,做決策靠邏輯、分析與經驗。可惜現實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設局」的人而不自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買東西時看到原價899元、現在特價399元,就覺得「好便宜」,但從沒想過它的真正價值其實可能根本不值300? 這不是你笨,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本來就容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