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破解台灣常見的假相關迷思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吃冰淇淋會讓你溺水」?聽起來很扯,但如果我告訴你,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事故真的有「統計關聯」,你會不會愣一下?別急,這不是什麼靈異現象,而是統計學裡一個經典陷阱——「假相關」(Spurious Correlation)。在台灣,我們也有不少這種看似有理、實則荒唐的迷思,比如「有錢人都愛打高爾夫球,所以學高爾夫就能變有錢」。真的嗎?還是只是因為有錢人有閒有錢,才去打高爾夫?作為一個科技人,我對這種「假相關」特別感冒,因為它們常常被用來唬人,甚至變成情緒勒索的工具。這篇文章要帶你破解這些迷思,用白話的方式講清楚什麼是假相關,還要揭穿一個台灣人超愛信的荒唐例子。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穿這些假邏輯的真面目!

假相關是什麼?為什麼它這麼會騙人?

假相關,簡單來說,就是兩個東西看起來有關,但其實沒什麼因果關係。就像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事故,數據上可能真的有很高的相關性,但這不代表吃冰淇淋會讓你游不動。真正的原因是背後的「共同因子」——夏天。夏天天氣熱,冰淇淋賣得多;夏天大家愛去海邊,溺水事故也多。這兩個變數只是「恰好」被夏天這個大傢伙牽著走,彼此其實沒啥關係。

為什麼假相關這麼容易騙人?因為我們的大腦超愛找模式。學統計的我可以跟你說,人類的腦子就像一台過度熱心的機器學習模型,看到兩個東西一起出現,就急著幫它們連線,喊:「哇!這一定有關!」但很多時候,這種「關聯」只是假象。尤其在台灣,我們的文化特別愛把這種假相關當真理,還常常用來道德綁架。比如,聽過「你不回訊息就是不愛我」這種話嗎?表面上看,訊息回得慢好像等於不重視對方,但實際上,你可能只是手機沒電、正在開會,或單純想喘口氣。這種邏輯就是假相關的經典案例,因為它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共同因子」,比如你當下的情境。

台灣的荒唐迷思:學高爾夫球就能變有錢?

說到台灣的假相關迷思,我要跟你分享一個超荒唐但很多人默默相信的例子:有錢人都愛打高爾夫球,所以學高爾夫就能變有錢。別笑,這是真的有不少人信!在某些職場或社群裡,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你看那些企業家、大老闆,個個都在高爾夫球場談生意,學高爾夫一定是成功的關鍵!」於是,有些家長真的從小就把小孩送去學高爾夫,覺得這是通往財富的捷徑。這聽起來很像無稽之談,但為什麼這種迷思會流行?因為它背後有個假相關在作祟。

假設我們真的去統計,說不定會發現:打高爾夫的頻率跟一個人的財富真的有點相關。為什麼?因為高爾夫在台灣不是什麼平民運動,一場球下來,球場費、教練費、裝備費動輒數千上萬,只有收入高的人才有餘裕把這當休閒活動。另一方面,企業家或高階經理人常常在高爾夫球場進行社交或談生意,這讓高爾夫變成他們的「標配」。於是,高爾夫和財富就有了「關聯」。但這代表學高爾夫能讓你變有錢嗎?當然不!真正的共同因子是「經濟能力」或「社交圈」,而不是高爾夫本身。把錢砸在高爾夫課程上祈求財運,還不如拿去學財務管理實際一點。

這種迷思為什麼危險?因為它會讓人把時間和資源花在沒意義的事情上。更糟的是,有些人會用這種假相關來操控別人。比如,某些高爾夫俱樂部或培訓課程可能會說:「加入我們,學高爾夫,進入菁英圈,財富自由不是夢!」這不就是把假相關包裝成成功學,拿來騙人嗎?作為一個學統計的人,我看到這種邏輯就想翻白眼,因為它完全經不起推敲。

假相關的真

假相關不只是台灣的專利,國外也有很多經典案例。除了冰淇淋和溺水的例子,還有一個很有名的:美國的奶酪消費量跟床單纏繞窒息死亡的案例數量高度相關。聽起來很怪吧?但這是真的有統計數據!問題是,奶酪跟床單窒息有什麼鬼關係?答案是沒關係。這兩個變數可能都跟某些經濟或生活模式有關(比如都市化程度),但它們之間完全沒有因果。

回到台灣,我們還有另一個常見的假相關:颱風假跟股市下跌。每次颱風來,總有人會說:「颱風假一放,台股就要跌!」確實,有些颱風假期間股市表現不好,但這真的是颱風的錯嗎?其實,颱風假通常代表經濟活動暫停,市場交易量減少,加上投資人可能因為天氣不確定性而變得保守,這些才是股市波動的真正原因。颱風本身並不會讓股票下跌,但這種假相關卻常常被放大,變成一種都市傳說。

如何破解假相關?學會問「為什麼」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既然假相關這麼會騙人,我們要怎麼不被騙?答案很簡單,但需要一點紀律:多問「為什麼」。當你聽到某個「關聯」的說法,比如「學高爾夫讓你有錢」或「不回訊息等於不愛我」,停下來想一想:這兩個東西的關聯背後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有沒有什麼「共同因子」在作祟?像我這種學統計的,習慣把這種問題丟進模型裡跑一跑,看看是不是有其他變數在搞亂。但你不需要會寫程式,只要用常識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戳破不少假相關的泡泡。

舉個寓言式的例子:假設有個村子的人發現,每次村長穿紅鞋子,隔天就會下雨。於是大家開始相信紅鞋子會召喚雨神。但真相是,村長只有在氣壓低、快下雨的時候才愛穿紅鞋子,因為那雙鞋防水。這裡的共同因子是「天氣」,不是紅鞋子本身。如果你只看表面,就會被假相關騙得團團轉。

別讓假相關綁架你的思考

假相關就像統計學裡的「詐騙集團」,表面上光鮮亮麗,實際上滿滿陷阱。它們不只出現在冰淇淋和高爾夫這種搞笑的例子裡,還常常被用來情緒勒索、推銷產品,甚至影響政策決定。作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傢伙,我特別討厭這種假邏輯,因為它們浪費我們的時間,誤導我們的判斷。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對假相關有點警覺,下次再聽到「你不XX就等於不XX」的說法時,記得多問幾個為什麼。別讓這些假相關綁架你的思考——畢竟,真正的智慧,是學會看穿表面,找到背後的真相。

沒有留言:

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破解台灣常見的假相關迷思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吃冰淇淋會讓你溺水」?聽起來很扯,但如果我告訴你,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事故真的有「統計關聯」,你會不會愣一下?別急,這不是什麼靈異現象,而是統計學裡一個經典陷阱——「假相關」(Spurious Correlation)。在台灣,我們也有不少這種看似有理、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