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在早上八點半,拖著沒睡飽的身軀,坐在會議室裡聽主管講一些「感覺沒什麼用」的話?每天的早會,講的好像都是昨天的進度、今天的計畫,還有一些聽起來很勵志但實際上沒什麼幫助的口號。心裡忍不住想:「這時間拿來回email不是更好?」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恭喜你,你並不孤單!但今天,我想跟你聊聊,為什麼這些看似「沒意義」的早會,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有價值。讓我們從「集體行動問題」和「認知勞動」這兩個角度,來看看早會背後的辦公室文化到底在幹嘛,說不定你會對它改觀哦!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6/15
2025/06/14
朋友說的建議,你真的有聽進去嗎?
你有沒有試過跟朋友聊天,聽到他們給的建議,心裡卻默默想:「嗯,這好像不太對,我還是覺得自己原本的想法比較好」?這種感覺很熟悉吧!我們都喜歡聽到跟自己想法一致的東西,因為這樣感覺比較舒服、安心。可是,這樣的習慣有時候會讓我們忽略真正有價值的建議,甚至在做決定時走偏了路。今天這篇文章要來聊聊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它就像個隱形的眼罩,悄悄影響我們怎麼接收資訊、怎麼做決定。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解這個有趣又重要的話題!
2025/06/13
為何支持統一的台灣人質疑美國出賣台灣,而非中國放棄統一?
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支持統一的聲音總是能掀起熱議,但這些聲音背後的邏輯卻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明明高喊「兩岸一家親」,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最終走向統一,為何這群人卻總是擔心「美國把台灣賣了」,而不是質疑中國大陸會不會放棄統一?
如果美國真的「出賣」台灣,讓台灣更靠近統一的目標,這不正是他們所樂見的嗎?為什麼他們反而對美國充滿戒心,卻很少懷疑中國大陸的意圖?更耐人尋味的是,這群人真的是真心支持統一,還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串」,用誇張的言論來表達其他意圖?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拆解這背後的心理、動機與可能的表演成分!
這種矛盾的立場,究竟是真心相信統一,還是另有目的的策略性表態?讓我們從幾個角度切入,試著揭開這群「統派」的真面目。
排隊越久,越不想放棄?——沉沒成本陷阱
你有沒有試過排隊排了好久,腿酸得要命,心裡明明知道這家店的東西可能沒那麼好吃,卻還是咬牙等下去?或者是買了一張電影票,結果電影爛到不行,但你還是硬著頭皮看完,只因為「都花錢了,不能浪費」?這種「越陷越深」的感覺,其實就是經濟學裡的「沉沒成本陷阱」。這篇文章要跟你聊聊這個超容易讓人掉坑的心理現象,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看完就懂,還能學會怎麼跳出這個陷阱!
2025/06/12
統派邏輯的荒謬劇場:從攻擊「紅錢」到自相矛盾
台灣的政治風景,總像一齣熱鬧非凡的連續劇,角色分明,劇情誇張。統派與獨派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統派雖是少數,卻總能掀起話題。最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父親被爆料做中國生意,統派群起攻之,扣上「賺紅錢」的帽子;又如民進黨內疑似「共諜」事件,統派同樣毫不留情地痛批。
這些行為乍看是政治攻防,但細究之下,卻像一位數學老師看著化學老師用數學方法解題,非但不為其叫好,反而大肆批判。
這不就像在否定自己推崇的工具?統派的邏輯謬誤,彷彿一場荒謬劇場,讓人摸不著頭腦。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方面高舉「親中」大旗,一方面卻對與中國相關的行為冷嘲熱諷?
你以為你在比較價格,其實是被定錨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走進一家店,看到一件標價5000元的衣服,心裡想:「哇,好貴!」但旁邊的店員馬上笑著說:「這可是原價8000元的限量款,現在打折超划算!」突然間,5000元好像沒那麼貴了,甚至覺得撿到便宜。恭喜你,這一刻,你很可能被「錨定效應」牽著鼻子走了!這種心理現象就像個隱形操縱者,悄悄影響我們的決定,讓我們以為自己在理性比較價格,實際上卻被第一個看到的數字框住了思維。想知道這招怎麼玩、又該如何破解?繼續看下去,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2025/06/11
人類的大腦在分心時最有創造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正當你盯著窗外發呆、腦袋一片空白時,突然靈光一閃,一個絕妙的點子冒出來?這可不是巧合!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大腦在「分心」或無聊時,反而可能進入一種超有創造力的狀態。這種狀態跟大腦的「默默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有關,聽起來很玄,但其實就像大腦在放空時偷偷幫你把靈感拼湊起來。想知道為什麼無聊能讓你更有創意?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有趣的現象,看看大腦是如何在你不注意時,默默成為創意大師的!
稀土爭奪戰:科技命脈與地緣政治的交鋒
稀土,這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珍稀寶藏,彷彿地底深處的秘密寶石。但真相是,稀土一點也不「稀」,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或鋅還多!問題在於,開採和提煉這些元素的代價高得嚇人,不僅耗費巨資,還得背負嚴重的環境污染成本。從智慧手機到電動車,從風力發電機到軍事裝備,稀土元素早已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然而,當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禁令,美國總統氣得跳腳,烏克蘭卻悄悄與美國簽下礦產協議,這一切究竟是真議題,還是地緣政治的又一場大戲?讓我們抽絲剝繭,探究稀土背後的真相與博弈,揭開這場科技與權力的角力戰!
2025/06/10
美國關稅戰真的會重創經濟?解析背後的真相
最近,關稅戰的話題又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許多報導言之鑿鑿地宣稱,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乍聽之下,這樣的論調似乎很有道理——加徵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經濟自然會受到拖累。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對此抱持懷疑。美國經濟的結構與眾不同,它並非仰賴出口的製造業大國,而是以服務業和知識經濟為核心。
關稅戰真的能撼動這樣的經濟體嗎?讓我們撥開媒體的誇張渲染,從數據和結構的角度,來一探究竟!
為什麼我們總是記得批評?談負面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你有沒有發現,別人誇你十句,你可能很快就忘了,但只要一句批評,卻像根刺一樣卡在心裡,怎麼也拔不掉?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對負面資訊特別敏感!這種現象叫做「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它讓我們更容易記住不好的事,像是考試考砸、被老師責罵,或是朋友一句無心的玩笑。當我還是國中生時,每次為了背書頭痛不已,總覺得課本像座翻不過的大山。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快速記題的方法:專注錯題,反覆推敲答案的邏輯,直到搞懂為止。這招不只幫我應付考試,也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對「錯」的東西這麼執著?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負面偏誤是什麼,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該怎麼跟它和平共處!
2025/06/09
中國為什麼推「一帶一路」?國家版的「倉庫大清倉」
你有沒有買了一堆東西,結果家裡放不下,只好塞到朋友家、寄倉庫,甚至低價出清?這種經驗就像中國經濟的縮影。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帶一路」計畫,背後其實是一個國家級的「庫存清倉」策略。為什麼中國會生產過剩?為什麼非得把東西賣到海外?這篇文章將用簡單的邏輯,帶你看懂「生產力太強也可能是詛咒」的經濟現實。
減肥就像理財,不一樣的減肥思維
減肥這件事,常常讓人聯想到理財。有人說,運動就像「開源」,飲食控制則像「節流」。的確,當我們試著透過重訓或跑步來燃燒卡路里,感覺自己像是加薪了,能夠消耗更多熱量。但真實的狀況卻是:如果沒有同時控制飲食,這些「新增的收入」往往很快就被「額外的花費」抵消掉。 我自己長期觀察周遭朋...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為了整合Tidal,刷信用卡訂閱myVolumio,價格比Tidal還貴,心中難免還是覺得怪怪的。Volumio的音質表現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10分的話,大約是7分左右,立體聲的部分其實軟體解的不好,沒比較沒傷害,一跟舊的3.5mm iPod蘋果耳機比(用Windows電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