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8

多數人認為自己比平均水準更優秀

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開車技術不錯?還滿會溝通?工作能力在團隊中也算是拔尖的?別擔心,你不是自大狂,只是中了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優越錯覺」。

這個現象很有趣也很普遍: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平均值」還要優秀。但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樣的邏輯其實有點怪──如果大家都高於平均,那到底誰在下面?

2025/06/07

如果勞力不再有價值,你能付出什麼?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正處於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時代。正如工業革命那樣,今天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正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製造業。回顧歷史,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造成了深刻的變化,今天的AI時代,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其他行業,似乎都在重演這樣的過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挑戰,並重新定義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呢?

2025/06/06

破解孫子兵法(十,最終篇):資訊時代的策略新生機

提起《孫子兵法》,很多人還是會覺得這是策略界的「無敵寶典」,彷彿隨手甩一句「凡戰之道,未戰而先謀」就能讓對手聞風喪膽。但現在是2025年,資訊像閃電一樣傳播,戰場和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就變得面目全非,孫子的老套路還能橫行無阻?我看很難!今天我們再來把《孫子兵法》的幾個核心觀念拿出來剖析,用資訊時代的視角把它們翻個底朝天。準備好加入這場「兵法新生機」的挑戰了嗎?走吧,讓我們把孫子的策略再翻新一次!

留點小瑕疵,反而更討喜?從普拉特效應談完美主義的反效果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看到一個人什麼都好、完美到不行,反而有點不敢靠近;反倒是那種偶爾會出包、講話有點結巴、臉上有點小痘疤的人,卻讓你覺得親切、有趣、甚至特別想幫助他?別懷疑,這不是你在亂投感情,而是一個有名字的心理現象——普拉特效應(Pratfall Effect)。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不小心露出一點缺點」,反而讓人更有魅力?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又該如何適度留白,讓自己的努力更被喜歡?

2025/06/05

NVIDIA AI中心耗電推算:台灣電力夠用嗎?

最近NVIDIA宣布要在台灣設立AI中心,消息一出,網路上議論紛紛,尤其是關於台灣電力供應是否能支撐這龐大計畫的質疑聲浪。

我假設AI中心設置200萬顆H100 GPU(保守估計),到底這樣的AI中心要吃掉多少電力?電費會不會貴到嚇人?更別提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電力備載容量總是讓人捏把冷汗。

作為一個對數字敏感的部落客,我決定來算一算這筆帳,拆解AI中心的耗電真相,並看看台灣電網是否真的hold得住。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數據說話,揭開這場電力風暴的真相!

破解孫子兵法(九):資訊時代的策略重生

說到《孫子兵法》,不少人還是會覺得這本古書是策略界的「金科玉律」,好像只要會背「凡五勝者,全勝之道也」,就能在任何場面無往不利。但現在是2025年,資訊像洪水一樣無處不在,戰場和市場的規則早就翻天覆地,孫子的老招數還能一招打天下?我看很懸!今天我們再來把《孫子兵法》的幾個核心觀念拿出來檢驗,用資訊時代的放大鏡把它們挑戰到底。準備好加入這場「兵法新挑戰」了嗎?一起來把孫子的策略翻出新花樣!

覺得別人很閒的人,其實自己也不太忙?一場日常誤解的心理剖析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明明忙得焦頭爛額,電話接不完、工作沒停過,結果卻還是被別人叫去幫忙、被說「你應該很閒吧?」一開始我很生氣,後來只覺得好笑:什麼時候我看起來那麼悠閒了?但某次我冷靜下來觀察,突然冒出一個想法:那些總覺得別人很閒的人,某種程度是不是也「閒到有空觀察別人」?

2025/06/04

破解孫子兵法(八):資訊時代的策略重塑

每次聽到《孫子兵法》,總有人會說這是「永不過時的智慧」,彷彿背幾句「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拜託,現在是2025年,資訊像火箭一樣飛速流轉,競爭環境比古代戰場複雜百倍,孫子的老策略還能一招鮮吃遍天?恐怕不容易!今天我們再來挑戰《孫子兵法》的幾個核心觀念,用資訊時代的視角把它們翻轉重塑。準備好加入這場「兵法檢視戰」了嗎?讓我們一起把孫子的經典拆得清清楚楚!

你以為你是在找共鳴,其實只是想被認同

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我們常說「我只是想找人聊聊」,但說到底,更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是在「找共鳴」,而是在尋求「認同」。你發了一段抱怨同事的貼文,其實心裡最怕的不是沒人回,而是有人反駁:「其實你也有錯吧。」這時候你可能馬上收回貼文,或乾脆封鎖對方。

稀土真的稀?當「高科技命脈」成為政治籌碼

「稀土」這個詞乍聽之下好像是什麼罕見資源,名字裡就有個「稀」字嘛!但事實上,稀土並不稀,地殼中的含量比金銀還高,只是它們不像金礦那樣集中,分布零散、難以開採,提煉過程又容易產生高污染,所以才顯得「稀有」。也正因如此,誰能掌握稀土的產製能力,幾乎就能掌握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一環。

近年來,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到美國,引發了外交摩擦,也讓外界質疑:這到底是國安問題?還是經濟談判的槓桿?加上烏克蘭與歐洲簽署稀土開採協議,這場看似礦產爭奪的戰爭,背後可能藏著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力。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稀土真相」,看看這到底是「資源危機」,還是「政治演出」。

2025/06/03

「科技核爆」還是媒體誇大?拆解Google撤銷中華電信憑證信任的真相

最近一則新聞在網路上掀起不小波瀾,標題聳動地寫著「科技核爆!Google撤銷中華電信、行政院預設信任 引發資安合規問題」。乍看之下,彷彿資安天塌下來了,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一探究竟。身為一個在IT圈打滾多年的網站開發者,從網頁設計到伺服器架設都一手包辦,我只能說,這標題真是誇張得讓人想笑。什麼「科技核爆」?什麼「資安危機」?這不過是個憑證信任的技術問題,被媒體包裝得像世界末日。讓我們冷靜下來,拆解這則報導的真相,順便聊聊為什麼這件事對一般用戶影響不大,對IT人來說更是稀鬆平常。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場「核爆」的真面目!

減肥就像理財,不一樣的減肥思維

減肥這件事,常常讓人聯想到理財。有人說,運動就像「開源」,飲食控制則像「節流」。的確,當我們試著透過重訓或跑步來燃燒卡路里,感覺自己像是加薪了,能夠消耗更多熱量。但真實的狀況卻是:如果沒有同時控制飲食,這些「新增的收入」往往很快就被「額外的花費」抵消掉。 我自己長期觀察周遭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