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走進一家店,看到一件標價5000元的衣服,心裡想:「哇,好貴!」但旁邊的店員馬上笑著說:「這可是原價8000元的限量款,現在打折超划算!」突然間,5000元好像沒那麼貴了,甚至覺得撿到便宜。恭喜你,這一刻,你很可能被「錨定效應」牽著鼻子走了!這種心理現象就像個隱形操縱者,悄悄影響我們的決定,讓我們以為自己在理性比較價格,實際上卻被第一個看到的數字框住了思維。想知道這招怎麼玩、又該如何破解?繼續看下去,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6/12
2025/06/11
人類的大腦在分心時最有創造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正當你盯著窗外發呆、腦袋一片空白時,突然靈光一閃,一個絕妙的點子冒出來?這可不是巧合!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大腦在「分心」或無聊時,反而可能進入一種超有創造力的狀態。這種狀態跟大腦的「默默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有關,聽起來很玄,但其實就像大腦在放空時偷偷幫你把靈感拼湊起來。想知道為什麼無聊能讓你更有創意?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有趣的現象,看看大腦是如何在你不注意時,默默成為創意大師的!
稀土爭奪戰:科技命脈與地緣政治的交鋒
稀土,這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珍稀寶藏,彷彿地底深處的秘密寶石。但真相是,稀土一點也不「稀」,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或鋅還多!問題在於,開採和提煉這些元素的代價高得嚇人,不僅耗費巨資,還得背負嚴重的環境污染成本。從智慧手機到電動車,從風力發電機到軍事裝備,稀土元素早已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然而,當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禁令,美國總統氣得跳腳,烏克蘭卻悄悄與美國簽下礦產協議,這一切究竟是真議題,還是地緣政治的又一場大戲?讓我們抽絲剝繭,探究稀土背後的真相與博弈,揭開這場科技與權力的角力戰!
2025/06/10
美國關稅戰真的會重創經濟?解析背後的真相
最近,關稅戰的話題又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許多報導言之鑿鑿地宣稱,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乍聽之下,這樣的論調似乎很有道理——加徵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經濟自然會受到拖累。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對此抱持懷疑。美國經濟的結構與眾不同,它並非仰賴出口的製造業大國,而是以服務業和知識經濟為核心。
關稅戰真的能撼動這樣的經濟體嗎?讓我們撥開媒體的誇張渲染,從數據和結構的角度,來一探究竟!
為什麼我們總是記得批評?談負面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你有沒有發現,別人誇你十句,你可能很快就忘了,但只要一句批評,卻像根刺一樣卡在心裡,怎麼也拔不掉?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對負面資訊特別敏感!這種現象叫做「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它讓我們更容易記住不好的事,像是考試考砸、被老師責罵,或是朋友一句無心的玩笑。當我還是國中生時,每次為了背書頭痛不已,總覺得課本像座翻不過的大山。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快速記題的方法:專注錯題,反覆推敲答案的邏輯,直到搞懂為止。這招不只幫我應付考試,也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對「錯」的東西這麼執著?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負面偏誤是什麼,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該怎麼跟它和平共處!
2025/06/09
中國為什麼推「一帶一路」?國家版的「倉庫大清倉」
你有沒有買了一堆東西,結果家裡放不下,只好塞到朋友家、寄倉庫,甚至低價出清?這種經驗就像中國經濟的縮影。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帶一路」計畫,背後其實是一個國家級的「庫存清倉」策略。為什麼中國會生產過剩?為什麼非得把東西賣到海外?這篇文章將用簡單的邏輯,帶你看懂「生產力太強也可能是詛咒」的經濟現實。
2025/06/08
多數人認為自己比平均水準更優秀
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開車技術不錯?還滿會溝通?工作能力在團隊中也算是拔尖的?別擔心,你不是自大狂,只是中了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優越錯覺」。
這個現象很有趣也很普遍: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平均值」還要優秀。但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樣的邏輯其實有點怪──如果大家都高於平均,那到底誰在下面?
2025/06/07
如果勞力不再有價值,你能付出什麼?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正處於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時代。正如工業革命那樣,今天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正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製造業。回顧歷史,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造成了深刻的變化,今天的AI時代,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其他行業,似乎都在重演這樣的過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挑戰,並重新定義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呢?
2025/06/06
破解孫子兵法(十,最終篇):資訊時代的策略新生機
提起《孫子兵法》,很多人還是會覺得這是策略界的「無敵寶典」,彷彿隨手甩一句「凡戰之道,未戰而先謀」就能讓對手聞風喪膽。但現在是2025年,資訊像閃電一樣傳播,戰場和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就變得面目全非,孫子的老套路還能橫行無阻?我看很難!今天我們再來把《孫子兵法》的幾個核心觀念拿出來剖析,用資訊時代的視角把它們翻個底朝天。準備好加入這場「兵法新生機」的挑戰了嗎?走吧,讓我們把孫子的策略再翻新一次!
留點小瑕疵,反而更討喜?從普拉特效應談完美主義的反效果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看到一個人什麼都好、完美到不行,反而有點不敢靠近;反倒是那種偶爾會出包、講話有點結巴、臉上有點小痘疤的人,卻讓你覺得親切、有趣、甚至特別想幫助他?別懷疑,這不是你在亂投感情,而是一個有名字的心理現象——普拉特效應(Pratfall Effect)。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不小心露出一點缺點」,反而讓人更有魅力?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又該如何適度留白,讓自己的努力更被喜歡?
2025/06/05
NVIDIA AI中心耗電推算:台灣電力夠用嗎?
最近NVIDIA宣布要在台灣設立AI中心,消息一出,網路上議論紛紛,尤其是關於台灣電力供應是否能支撐這龐大計畫的質疑聲浪。
我假設AI中心設置200萬顆H100 GPU(保守估計),到底這樣的AI中心要吃掉多少電力?電費會不會貴到嚇人?更別提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電力備載容量總是讓人捏把冷汗。
作為一個對數字敏感的部落客,我決定來算一算這筆帳,拆解AI中心的耗電真相,並看看台灣電網是否真的hold得住。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數據說話,揭開這場電力風暴的真相!
當情緒勒索遇上統計盲點: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個案嚇到?
「我朋友的朋友打那支疫苗之後就全身癱瘓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只要新聞一出現某種副作用的個案,立刻就會有人轉貼說「我就知道這疫苗有問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到底是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還是剛好被挑出來嚇人的極端案例? 這種心理錯覺在統計學裡有一個名字: 代數錯覺(B...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