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數據會說謊?不是那種赤裸裸的造假,而是披著「客觀」外衣,悄悄把你帶進誤解的深淵?我第一次接觸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時,簡直像被當頭棒喝:表面上看似鐵板釘釘的結論,細究之下竟然完全相反!這就像你以為自己在選舉中支持的候選人「人氣爆棚」,結果選舉人團制度一翻盤,贏家居然是另一個傢伙。作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傢伙,我對這種「數據的假面」特別敏感。今天就來聊聊辛普森悖論,用美國總統選舉的例子,撕開這層假面,看看它如何在現實中搞亂我們的判斷,甚至被用來操控敘事。準備好了嗎?這趟旅程絕對顛覆你的直覺!
你好,我是HC! 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熱愛觀察世界變化的國際趨勢愛好者。 這裡分享我的旅遊紀錄、生活經驗,也深入探討全球最新的大事與國際局勢評論。 從科技、心理學、經濟到地緣政治,我希望用清晰的觀點,陪你一起理解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交流,也別忘了訂閱支持,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2025/07/22
2025/07/21
特斯拉下一代工廠「Unboxed」技術是什麼?
當我們談到特斯拉,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那炫酷的電動車、馬斯克的狂言,或是股價像火箭般飆升的傳奇。但今天,我想跟你聊聊特斯拉的另一面——它的工廠革命。特斯拉聲稱,他們的下一代工廠將採用「Unboxed」技術,產能號稱比上海超級工廠高出六倍!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劇情,但背後的邏輯其實沒那麼複雜。作為一個學資訊與統計的傢伙,我對這種吹得天花亂墜的技術總是抱著三分懷疑、三分好奇,再加四分想拆解它的衝動。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揭開Unboxed的神秘面紗,看看這到底是真革命,還是馬斯克又在畫大餅!
2025/07/20
為何第一島鏈是地緣政治的命脈?解析中國海上擴張的關鍵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串小小的島嶼,竟然能成為全球大國博弈的焦點?很多人以為第一島鏈只是貿易上的考量,我認為這個說法只說對一半而已,第一島鏈,這條從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南中國海的島嶼弧線,聽起來像個地理名詞,但實際上是地緣政治的超級炸彈。對中國來說,這不只是一條海上路線,而是通往太平洋、挑戰美國霸權的唯一門票(對美出兵)。反過來說,對美國和盟友,這是遏制中國擴張的天然屏障。說白了,這串島鏈就像一場全球權力遊戲的關鍵關卡,誰掌控它,誰就握有話語權。我看到這種複雜的國際局勢,總覺得像在解一個超大的資料集:表面雜亂無章,但背後的邏輯卻冷酷清晰。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拆解這場島鏈爭奪戰的來龍去脈!
2025/07/18
為何快樂需要代價?多巴胺的科學與社會禁忌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快樂這件事,總是被搞得那麼複雜?多巴胺,這個讓我們感覺「爽」的化學物質,明明是大腦的快樂信使,卻好像被社會貼上了「危險」的標籤。
從毒品到某些藥物,只要是能直接刺激多巴胺的東西,幾乎都被各國列為禁忌,甚至被妖魔化。為什麼?難道追求快樂,就非得繞遠路、吃點苦頭才算「正當」?我是一個科技人,習慣用數據和邏輯拆解問題,今天就來跟你聊聊這件怪事:為什麼多巴胺帶來的快樂,總得付出代價?這背後的科學、社會規則,甚至是人性,到底在玩什麼把戲?準備好,咱們要用白話把這件事掰開揉碎,帶點批判的眼光,看看這世界是不是有點太愛跟自己過不去。
2025/07/17
為什麼市值前20大的企業幾乎都來自美國?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球市值前20名的企業,總是美國公司占據大半江山?這不是什麼偶然,而是背後有一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在運作。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個現象:為什麼美國企業能如此「霸榜」?這篇文章不會給你枯燥的經濟學教科書答案,而是用白話、帶點批判的視角,帶你看清這背後的真相。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跳進這個資本主義的坑!
2025/07/16
神農嘗百草與本草綱目:傳說與科學的距離
你聽過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吧?傳說中,神農氏為了找出能治病的草藥,親自嚐遍百草,甚至一天中毒七十次,聽起來是不是很偉大?但換個角度想,這故事聽起來有點像鄉野傳奇,真的有可能發生嗎?再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本被奉為中醫聖典的書,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在沒有現代科學方法、沒有雙盲實驗的年代,這些記載的藥效真的可信嗎?作為一個科技人,我習慣用數據和邏輯來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用批判的眼光,拆解這些傳說和經典,看看它們在科學的放大鏡下,還能不能站得住腳。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這場「找碴」之旅!
忘記不是失敗:每一次回想,都是大腦的健身房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剛剛才聽到的名字,轉身就忘;想找的鑰匙,明明就在某個地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種時刻,總讓人覺得自己腦袋是不是壞掉了?別急,我可以告訴你,這種「忘記」的瞬間,根本不是你的大腦在偷懶,而是它在偷偷給你一個活化神經的黃金機會!別急著翻答案或放棄,試著回想一下,每次掙扎的過程,都是在幫你的大腦做「重訓」。這篇文章,我要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看看為什麼「忘記」其實是大腦進化的秘密武器,還有怎麼用這個秘密,讓你的腦子越來越靈光!
2025/07/15
別被「倖存者偏誤」騙了:成功者的建議,可能只是倖存者的噪音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成功學雞湯:「只要堅持到底,你一定會成功!」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忍不住翻白眼。因為這句話背後藏著一個統計學的大坑——倖存者偏誤(Survivorship Bias)。作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傢伙,我得說,這種偏誤就像程式碼裡的bug,表面上看不出問題,但一跑起來就讓你滿頭包。成功者總愛把自己的勝利歸功於「堅持」,但沒人告訴你,那些堅持到破產、崩潰、甚至連故事都沒能留下的失敗者,數量多到可以塞滿好幾個伺服器。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老是被這種偏誤牽著鼻子走?繼續看下去,我保證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秒懂這個陷阱,還順便幫你把腦袋裡的成功學迷霧清乾淨。
2025/07/14
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破解台灣常見的假相關迷思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吃冰淇淋會讓你溺水」?聽起來很扯,但如果我告訴你,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事故真的有「統計關聯」,你會不會愣一下?別急,這不是什麼靈異現象,而是統計學裡一個經典陷阱——「假相關」(Spurious Correlation)。在台灣,我們也有不少這種看似有理、實則荒唐的迷思,比如「有錢人都愛打高爾夫球,所以學高爾夫就能變有錢」。真的嗎?還是只是因為有錢人有閒有錢,才去打高爾夫?作為一個科技人,我對這種「假相關」特別感冒,因為它們常常被用來唬人,甚至變成情緒勒索的工具。這篇文章要帶你破解這些迷思,用白話的方式講清楚什麼是假相關,還要揭穿一個台灣人超愛信的荒唐例子。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拆穿這些假邏輯的真面目!
2025/07/13
電網革命:從浪費備載到智慧儲能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每天我們發出的電,有多少是被白白浪費掉的?就像你煮了一大鍋飯,結果只吃了一碗,剩下的全丟進垃圾桶。這種情景,正在我們的國家電網上演。發電量永遠得比需求量多,多的部分叫「備載容量」,聽起來很保險對吧?但問題是,這些多餘的電幾乎不會被儲存,直接在電網上「燒掉」。這不只是浪費,根本是對資源的犯罪!我是學資訊和統計的,平常愛追數據、挖真相,今天就來跟你聊聊這件事,還有我認為的解方:用智慧儲能設備,像是特斯拉的Megapack,來翻轉這場電網的低效遊戲。準備好了嗎?我們來拆解這場能源革命!
2025/07/12
突破同溫層:社群媒體的迷霧與真相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滑手機時,總是看到跟自己想法差不多的人在吶喊?不管是政治、疫苗,還是哪個明星的八卦,彷彿整個世界都跟你站在同一邊?這不是巧合,而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在作怪。它像個過分熱心的媒人,硬要把你塞進一個溫暖的小圈圈,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但問題是,這種「同溫層」真的對我們好吗?還是說,它正在悄悄把我們困住,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身為一個學資訊和統計的數據宅,我忍不住要來拆解這現象背後的邏輯,順便吐槽一下這套系統有多狡猾。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跳進這個演算法的迷霧,看看突破同溫層到底有多難!
當情緒勒索遇上統計盲點: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個案嚇到?
「我朋友的朋友打那支疫苗之後就全身癱瘓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只要新聞一出現某種副作用的個案,立刻就會有人轉貼說「我就知道這疫苗有問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到底是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還是剛好被挑出來嚇人的極端案例? 這種心理錯覺在統計學裡有一個名字: 代數錯覺(B...
-
我以前租房子原本是布傳統的DVR主機,將線路掛在原本的木製裝潢上,用壓條固定線,我自己買的房子有釘天花板,可以把線藏在天花板上,原本想的很美好,結果不同房間的天花板並無法連通,布DVR攝影機還是得額外從其他地方穿線,醜醜的壓條還是會有,追求完整度有強迫證的我無法接受。
-
從2019/11/26牽新車到現在2019/12/16已經開了 2000km 了,這台車油耗我大約摸清楚了,我開的是2020年式 All-New Mazda3 , 四門版BOSE旗艦版 ,如果有開四代馬3的朋友,只要是這具 2.0 Skyactive-G 汽油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