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經被新聞標題嚇得心跳加速?像是「股市崩盤!川普政策引發恐慌」之類的,點進去看卻發現內容空洞,只會喊「慘了慘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就是我最近在川普第二任期開始時的感覺。身邊朋友一個個看壞股市,彷彿明天就要世界末日。但我忍不住想:我們是不是又被「最近發生的事」牽著鼻子走了?這種現象,心理學上叫「近因偏誤」(Recency Bias),簡單說,就是我們太容易因為眼前的事,忽略長期趨勢。這篇我想跟你聊聊,為什麼別被新聞標題嚇壞,為什麼川普的第二任期可能沒那麼可怕,甚至可能是個機會。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輕鬆一點的方式,來拆解這件事!
什麼是近因偏誤?別讓「最近」綁架你的判斷
近因偏誤聽起來很學術,但其實很簡單。想像你去吃一家餐廳,前幾次都覺得超好吃,但最近一次服務生態度差,食物也不ok,你是不是會馬上覺得這家餐廳「變差了」?這就是近因偏誤在作祟——我們太容易被最近的經驗影響,忘了之前的整體表現。套用到投資市場,這種偏誤特別明顯。比如說,川普第二任期剛開始,股市因為關稅政策或政治不確定性跌了10%,媒體馬上大喊「崩盤啦!」,於是大家開始恐慌,覺得未來四年都要完蛋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拉長時間看,會不會發現這只是短期波動?
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在他的書《快思慢想》中提到,人類的大腦偏好簡單的模式,喜歡用最近的資訊來做決定,因為這樣比較省力。但這也讓我們容易忽略長期趨勢。就像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全球股市暴跌,美國S&P 500指數在幾週內跌了34%,當時誰不害怕?但同年年底,市場就反彈了,S&P 500全年還上漲了16%。這告訴我們,短期恐慌不等於長期趨勢。
川普的第一任期:從股災到翻倍的啟示
讓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年),我自己的投資經歷。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股市震盪得像坐雲霄飛車。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更是一記重拳,我的投資組合幾天內蒸發了40%。那時候,新聞標題一個比一個嚇人,什麼「史上最大跌幅」、「經濟大蕭條2.0」。身邊朋友紛紛清倉,說「市場完蛋了」。但我選擇留下來,甚至在低點加碼。為什麼?因為我觀察到,川普的執政風格有一個特點:他愛用利多政策拉抬市場。果然,聯準會降息、紓困法案推出,市場迅速反彈。到川普任期結束,我的投資部位成長超過100%,資產直接翻倍。
這段經歷讓我學到一件事:市場短期波動很正常,但川普的政策往往以「提振經濟」為核心。川普第一任期內,S&P 500累計上漲約68%,遠超許多人的預期。當時那些因為短期下跌就退出市場的人,錯過了後來的回報。這不就是近因偏誤的經典案例?因為眼前的下跌,就忘了長期趨勢其實是向上的。
第二任期:歷史會重演嗎?
現在來到川普的第二任期,市場又開始恐慌。關稅戰再起、政策不確定性、美元走強,這些都讓投資人坐立不安。根據CNBC在2025年初的報導,S&P 500在川普就職後第一個月下跌了約8%。媒體又開始放大恐懼,標題像「川普關稅毀經濟」之類的滿天飛。但讓我們冷靜一下:這跟第一任期初期的貿易戰恐慌有什麼不同?當時市場也跌,但最終還是回來了。
我認為,川普的執政邏輯沒什麼大變。他還是那個愛吹噓「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政策核心還是圍繞經濟成長、企業減稅、能源獨立。這些對股市來說,都是潛在利多。比如說,2017年的減稅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讓企業利潤大增,推升股價。類似的政策如果在第二任期重演,市場可能又會迎來一波反彈。當然,短期波動免不了,但如果你因為眼前的下跌就看壞未來四年,可能會重蹈當年那些「畢業」的投資人覆轍。
媒體的流量陷阱:別被標題牽著走
說到媒體,我得吐槽一下。現在的新聞為了流量,標題一個比一個誇張,但內容往往空洞。為什麼?因為恐懼和聳動最能吸引點擊。心理學上有個「負面偏見」(Negativity Bias),說的是人類對負面資訊更敏感。媒體深知這點,所以總愛放大壞消息。像是我最近看到一篇報導,標題是「川普新政恐引發股市崩盤」,結果內容只是重複「可能會怎樣」,沒任何實質分析。這種報導看多了,只會讓你更焦慮,卻對投資決策毫無幫助。
舉個寓言:從前有個村莊,總有個男孩喊「狼來了!」村民每次都嚇得跑出來,結果發現沒狼。久了,村民就不信了。媒體有時候就像這個男孩,喊得越大聲,越沒人當真。作為投資人,我們得學會過濾噪音,專注於真實的數據和趨勢,而不是被標題牽著鼻子走。
如何克服近因偏誤?三個實用建議
好了,說了這麼多,怎麼避免掉進近因偏誤的陷阱呢?這裡給你三個簡單建議:
1. 拉長時間看趨勢:別只看最近一個月的股市表現,回頭看看過去5年、10年的走勢。像是S&P 500長期年化報酬率約7-10%,短期下跌不影響長期成長。
2. 專注基本面:別被政策噪音影響,關注企業的財報、獲利能力。比如科技股在川普第一任期表現強勁,第二任期可能還是焦點。
3. 逆向思考:當市場恐慌時,往往是進場好時機。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句話在川普時代特別適用。
相信長期,別被短期嚇跑
川普的第二任期或許會帶來波動,但這不代表世界末日。近因偏誤讓我們太容易被眼前的下跌嚇壞,忘了市場的長期趨勢往往是向上的。回想川普第一任期,從貿易戰到疫情,市場總能在恐慌後找到出路。我相信,只要保持冷靜、專注基本面,這次也不會例外。別讓媒體的聳動標題綁架你的判斷,投資的成功,來自於看清趨勢,而不是跟著恐懼跑。準備好在這波波動中找到機會了嗎?讓我們一起用理性戰勝偏誤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