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別再打磨那台沒人騎的腳踏車──從優化狂熱到經營盲點

我們常以為,只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成功自然會來。但這句話,放在現實世界裡,往往只說對了一半。
尤其對於許多初次嘗試創業、推動專案、建構系統的業主來說,「做得好」與「做得起來」之間,其實隔著一道巨大的鴻溝。

更深層的問題是,許多業主其實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擁有過多 「細節性的想法」,卻缺乏整體的經營觀念。在開發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非常積極提出:「這個流程多一個提示比較好」、「這邊的字體再大一點比較親切」、「可以讓會員註冊後自動收到提醒嗎?」這些微調都很好,代表他們有在思考使用者體驗,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矛盾就在這裡——他們太習慣從「優化使用者經驗」的角度思考系統,而不是從「整體商業模式與經營策略」的角度來思考整體方向。

他們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在打磨一個 「可能沒人用」的系統,卻沒有先弄清楚:這個系統的定位是什麼?它如何變現?它要如何取得第一批使用者?使用者進來之後,要靠什麼內容或價值留住他們?又如何創造口碑與成長的循環?

這就像是一個人花了半年打造了一台極致平衡、懸吊完美的腳踏車,但從沒想過自己要騎去哪裡。

我們這些工程師,在整個專案的開發過程中,其實像是一位技術型導遊,不斷幫助他們把每個功能落地實作,把每個體驗做到最好。但等到我們交棒,他們卻像是突然接手了一艘艦艇的船長,才發現自己從來沒學過怎麼駕駛,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只知道船真的很好看、很快。

這不只是「拖延」的問題,而是一種 「動機錯置」 的現象。他們在打造的不是一個活的商業模式,而是「一個有很多好功能的系統」。但系統 ≠ 事業,功能 ≠ 經營,優化 ≠ 策略。

這就是為什麼,「動機」不能只靠一開始的激情與興奮來驅動,而要靠 後續的行動設計、任務拆解與經營策略的支持,才能真正讓一個想法落地。而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理想或目標時,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這不只是「拖延」的問題,而是一種 「動機錯置」 的現象。他們在打造的不是一個活的商業模式,而是「一個有很多好功能的系統」。但系統 ≠ 事業,功能 ≠ 經營,優化 ≠ 策略。

我後來在接案時,為了讓自己賺得心安,也開始刻意傳遞一些成功案例背後的實話與建議。舉例來說,購物網站本身只是整體銷售策略中的一個工具,不是自動販售機。於是我會先問業主:你有行銷預算嗎?你知道流量要怎麼導進來嗎?你有沒有經營社群的經驗?廣告投放是否熟悉?
如果這些都沒有,那我會直接說明,網站再漂亮,也很可能淪為一個無人問津的空殼。技術能建構平台,但不能替代經營。

這就是為什麼,「動機」不能只靠一開始的激情與興奮來驅動,而要靠 後續的行動設計、任務拆解與經營策略的支持,才能真正讓一個想法落地。而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理想或目標時,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