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了這麼多年,終於在2025年5月12日看到一絲曙光——美國和中國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雙方大砍115%的關稅稅率。聽起來像是市場裡兩位攤販終於放下叫囂,決定各退一步,換個方式談生意。但這場「休戰」真是川普口中的「重大進展」嗎?中國拿什麼換來這張喘息的門票?背後的交易,你不好奇嗎?
中國真的會開放市場嗎?它會甘願放棄挑戰美國世界老大地位的野心?還是,其實背後早已交換了某些利益?這場中美貿易暫停的戲碼,表面看似握手言和,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盤算?讓我們一層層拆解這齣國際角力劇,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看懂這場博弈背後真正的意圖與影響!
貿易戰的來 145% 與 125%:這場仗怎麼打起來的?
要搞懂這次關稅協議,得先回頭看看這場貿易戰的來龍去脈。過去幾年,中美兩國像兩個鬥氣的小孩,你丟我一顆石頭,我回你一塊磚。美國先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中國不甘示弱,對美國貨品回敬125%的報復性關稅。這不是小打小鬧——這些關稅直接讓全球市場雞飛狗跳,投資人嚇得縮手縮腳,連世界貿易組織(WTO)都捏把冷汗,擔心全球經濟要滑向衰退。
為什麼打得這麼兇?美國抱怨中國長期以來「不公平」貿易,像是偷技術、補貼國企、限制外企進入市場,導致美國貿易赤字高達1.2兆美元(約新台幣36兆)。中國則反嗆美國搞保護主義,拿關稅當武器,逼中國讓步。結果呢?美國消費者荷包縮水,進口商品價格飆漲;中國出口商像碩而博科技這樣的公司,貨品堆滿倉庫,賣不出去。這場仗,誰都沒討到好處。
90天休戰:協議到底說了什麼?
2025年5月12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瑞士日內瓦宣布了一個「暫停」協議。簡單說,雙方同意把關稅大砍115%,但保留10%的「基本關稅」,而且這只是90天的試驗期。具體來說,美國取消了4月初幾項行政命令規定的24%關稅,中國也同步取消對等措施,還承諾暫停一些非關稅的反制手段(像是拖延海關審查或限制美國企業准入)。
這聽起來像不像兩個吵架的鄰居,終於坐下來喝杯茶,說好先冷靜三個月?但別高興太早——這不是全面和解,只是短暫休戰。雙方還設立了協商機制,未來由貝森特、何立峰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繼續談,地點可能在中美兩國或第三方國家。換句話說,這只是開場,後續的談判才是重頭戲。
中國拿什麼換來的?
問題來了:中國用什麼說服美國簽下這份協議?川普可不是省油的燈,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向來強硬,公開說過不會單方面讓步。白宮新聞秘書也強調,中方得拿出「實質讓步」。雖然官方聲明沒明說,但我們可以猜猜看。
想像一下,你跟朋友討價還價買手機。他開高價,你不甘心,於是提出另一個條件:除了降價,還得送你個保護殼。這場中美談判可能也類似。中國或許承諾開放市場,讓美國企業更容易進軍,比如放寬對科技或金融業的限制。或者是技術轉讓的問題——美國一直抱怨中國逼迫外企交出技術換取市場准入,這次中國可能鬆口,給了點甜頭。當然,也可能有更隱性的交易,比如在其他地緣政治議題上配合美國,比如北韓或伊朗問題。
這些猜測沒確切證據,但從歷史看,中國在談判時常願意「以空間換時間」,先穩住局面,再徐圖後計。90天的緩衝期,對中國出口商來說,是救命稻草;對美國來說,則是觀察中國誠意的試驗場。
誰贏了?全球與在地影響
這份協議一出,市場立刻有了反應。香港股市大漲2.75%,上證指數和深成指也分別上揚0.82%和1.72%。投資人顯然鬆了口氣,覺得最壞的情況暫時不會發生。但別忘了,市場的情緒像過山車,今天樂觀,明天可能又崩盤。
對美國來說,關稅下降可能讓消費者喘口氣。進口商品價格或許會回落,減輕通貨膨脹壓力。但別忘了,美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已經萎縮0.3%,企業為了搶在關稅生效前進口貨品,搞得供應鏈一團亂。這次的協議能穩住多少亂局?還得看後續談判。
對中國來說,這是個喘息的機會。像碩而博科技這樣的出口商,終於可以清倉庫,把貨賣到美國去。但90天後呢?如果談判破裂,關稅捲土重來,這些企業又得面對新一輪危機。更別提中國內部經濟壓力——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消費疲軟,這些都不是短期能解決的。
全球層面,WTO總幹事伊維拉稱這是「向前邁出一步」,但她也提醒,這只是開始。全球經濟需要穩定的貿易環境,不是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臨時協議。
真的「重大進展」?還是政治秀?
川普在社群媒體上大吹大擂,說這是「全面重啟」,還不忘強調「對中美都有好處」。但別忘了,川普向來愛把小事吹成大事。這次的協議,真有他說的那麼神?還是只是場政治秀,幫他撐場面?
從數據看,90天的暫停確實能緩解壓力,但要解決1.2兆美元的貿易赤字,或是中美間的結構性問題(像技術轉讓或市場准入),遠遠不夠。貝森特自己都說,這不是「大型貿易協議」,只是「降溫」。何立峰也強調「坦誠」和「深入」,但沒提任何具體承諾。雙方的話術,聽起來像在打太極——場面話說得漂亮,實際內容空洞。
更讓人起疑的是,這場談判背後的政治算計。川普即將進入執政後期,急需一些「政績」來穩住選民。中國則面臨經濟放緩,需要穩住出口這塊命脈。雙方都有短期動機簽協議,但長期呢?如果90天後談判破裂,市場又得再挨一記重拳。
就像下棋,現在雙方只是交換了幾個小兵,真正的王車還沒動。WTO呼籲「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歷史告訴我們,中美之間的角力,從來不是一場速戰速決的遊戲。
所以,親愛的朋友,你覺得這場休戰能撐多久?中國到底拿什麼換來的?這是真進展,還是另一場煙火秀?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